台灣科學教育館的「龐貝的一天」特展網頁圖

 

龐貝城位於義大利沙諾河畔的一個小丘上。由於它處於數條貿易通道的交接點上,所以很快的成為來往於內地的中繼站。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向四方發展,它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龐貝城的建立時間似乎並沒有確定下來,有一說是公元前八世紀,但是特展的網站介紹卻說是公元前 600 年)。公元前四世紀時,龐貝城向外拓展,使得城市更具規模。公元前二世紀,龐貝憑著物產豐足的葡萄酒和橄欖油的出口貿易而進入了繁盛時期。公元前 80 年,羅馬佔領龐貝城而成為帝國的殖民地。公元 63 年,一場劇烈的地震給龐貝城帶來了巨大的摧毀,不過很快的就被重建起來了。直到公元 798 24 日,龐貝城徹底毀於維蘇威火山的大爆發。

「龐貝的一天」展出時間是五月六日到十月二十九日,地點在士林士商路的台灣科學教育館。我在開展的第二天就和朋友去看了。

特展的展區位於七、八樓,分成:

◎ 城市區:有一張完整的龐貝城遺跡鳥瞰地圖,該城已經挖掘近 200 年,但是到目前尚未挖掘完畢。

◎ 海洋生活區:展示著船上的鐵錨和漁民們捕魚用的魚勾,龐貝城因為是個瀕臨海洋的海港都市,所以海鮮食物眾多。

◎ 家飾區:展出市民們生活上的用品,例如大理石桌、餐桌、躺椅、矮凳、器皿、壁燈…等等物品,由這些物品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生活的富裕與奢華。

◎ 首飾區:展示一些仕女們常用的化妝物品與飾品。

◎  經濟生活區:裡面有銅、銀幣,以及天坪、法碼的展出。龐貝城也是個商業貿易活動發達的海洋城市。

◎ 宗教區:龐貝城屬於希臘羅馬的文化圈,所以他們信奉的神明當然就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神祇囉!例如雅典娜女神。

飲食文化區:我覺得他們的口味都很重,也非常喜歡喝葡萄酒,真不知道得到心血管或是腎臟病的人多不多?裡面展出一些廚房用品,像是平底鍋、烤瀘、爐架、石磨、鍋蓋與蒸鍋,還有一些從火山灰中挖出來的一些「化石」,像是麵包、豆子、蔬菜,還有 …… 那一坨黑黑圓圓的好像是草莓吧?.ˍ.∥忘記了 ……

◎ 醫學區:當然就是一些醫療器具的展品囉!那個時代已經有解剖學( 不過古埃及早就在實行解剖啦! → 木乃伊的製作就算是吧 ~)希羅時期雖然還是以符咒為治病為主,不過醫學也很發達。

◎ 受難者區:展出從火山灰挖掘出來的五具代表性的遺體,其中有兩具是牲畜的(豬與狗)。這些受難者在被厚厚的火山灰活埋(當時事出突然,想逃都來不及! )之後,屍體的血肉會腐敗,剩下一副枯骨。但是肉體雖腐敗,卻與骨骼之間留下了一個空殼。考古學家把石膏倒入這具空殼中,等到凝固之後再把周圍的火山灰清除掉,一具具栩栩如生的死亡瞬間動作與表情就會出現在眼前。死者或坐或趴,手摀住口鼻、呼吸困難的姿態,讓我們看到他們在死亡前的痛苦掙扎 ……。

◎ 死後世界區:他們死後多是火化或是土葬。

也許是剛開展的關係,展場中有一些缺失還有待改進,例如展品本身的標示牌解釋不清楚。像是一些陪葬品的標示,那麼多的小物品擺在展示櫃,卻只標岀「陪葬品」帶過。問題是那些物品雖然小,但是至少也要告知參觀者,這些個別的物品是什麼、為何它會如此受人們注重而成為死者的陪葬、有什麼象徵意義?等等都沒說明,展出一些民眾所崇拜的家神小青銅像,標示牌也只是「家神的青銅像」 …… 至少也要標出那些神明是哪些名稱吧?還有一些大型陶罐擺在沒有玻璃櫃的階梯式展示台上,標示牌竟然沒有立起來,是躺著貼的,這樣參觀者可得伸長脖子去看標示排上到底寫了些什麼(參觀者還不能攀爬咧! ) —— 其實標示還是一樣「簡潔」,不過萬一參觀者為了看清楚標示牌的內容而不小心碰觸到展品,文物因此破損的話真不知道該要誰負起責任呢!還有城市遺跡的復原圖,展場是以影片的方式播出,問題是寫的都是英文 …… 天啊!如果懂得英文或者龐貝城的歷史與希臘羅馬文化的人也許還不成問題,但是一般想要了解的民眾呢? 

還好老姊去義大利旅遊的時候幫我購買一本文圖並茂的《古城龐貝》繁體中文版,所以那些遺跡的復原圖大都可以在書上找到,不然我和朋友看得都是一頭霧水呢!在受難者區的大廳上,一個巨大的螢幕播放著城市遺跡的一些建築的今日景象與復原圖的對照。因為寫的都是英文,於是我把這本書拿出來看看,旁邊有一位媽媽問我這本書在哪買的,她以為在禮品部可以買到,可見得她和孩子也是看得霧煞煞。一些大型的介紹看板配色很淡,還用白色的文字標示,在燈光較暗的地方簡直看不清楚 …… 這些都是要改進的地方。

 

 

最後最令我和朋友吐血的是竟然沒有導覽圖錄冊的販賣。通常一個特展都會發行厚厚的導覽圖錄手冊,這樣就算展場的標示解釋不清,也可以在圖錄手冊中得到詳盡的解答,可是他們的八樓禮品部目前賣的東西很少,展覽圖錄也找不到。或許是因為才剛開展,圖錄導覽手冊還來不及印好,也或許是根本就沒發行 …… 唉 ~~

展場的設計很重要。不但要重視參觀動線的安排,燈光、展場用色,以及標示牌(板)的解釋詳細與否等等各方面都得要講究。

我看過這些展覽的印象中,在 2003 12 月至 2004 2 月間,國立歷史博物館所舉辦的前進非洲:原始藝術特展,它的展場色彩與燈光設計,以及標示清楚是最令我滿意的,而之前 2003 4 月到 7 月也是同一個場地舉辦的印度古文明、藝術特展則是展場的用色與燈光設計得不大好(用色是刺激的暖色系、燈光又昏暗,文物標示牌用色也是暗色系),我和朋友看得都很吃力。不過國立歷史博物館為這些特展所發行的導覽圖錄手冊內容卻非常的詳盡,不但可以了解展出文物的來由與解釋,裡面許多的史料也可以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歷史梗概。

我還參觀過美索不達米亞兵馬俑,以及古剛果文化展,他們也都有發行內容豐富的圖錄導覽手冊。至於台中科博館的古埃及的今生與前世特展則像個菜市場,參觀的人多半是學生,有人拍照、坐在展示櫃上聊天都沒人管,中正紀念堂舉辦的羅浮宮埃及文物展我去過很多趟。

或許再過一陣子他們會有所改進,不過現在急著要去看的各位最好事先稍微惡補一下關於龐貝城的一些資料比較好,否則就得花錢申請導覽人員帶領參觀。(不過可能只會受理團體的申請吧? )不然就等過些時候再去參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