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彈》是我大約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的動畫,(唉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 )那時候還是合體金剛的天下,所以這種把機器人當做兵器所設定出來的故事並不受歡迎,連動畫代工都沒啥人要幹,最後還是我們台灣的小公司接下的,所以鋼彈會有今天,我們真是功不可沒呀。

我是從收集「書卡畫冊」的卡片開始認識它的,那時名稱好像叫什麼「地球防衛軍」之類「聳又沒力」的爛名,而大山書店的圖鑑書都把它翻譯成「甘達姆」、「鋼達姆」或是「甘達」,久而久之也就習慣這個名稱。後來華視播出這部動畫系列的第二代(ガンダム ZGUNDAM Z)時,率先把這個機器人取名為「鋼彈」,從此這個名稱就成為這個機器人的台灣中文代稱了。(香港叫它做「高達」)當時還覺得這個譯名怪怪的咧!轉眼間已經過了二、三十個年頭,今天的《鋼彈》受到歡迎的程度當然是今非昔比啦!

說到鋼彈就不能不提到模型,就連 KERORO 軍曹都酷愛此道(當然那一定是漫畫原作者的嗜好啦!XD)。日本的動畫製作公司 SUNRISE 和模型、玩具製作公司 BANDAI 可以說大概都是靠這個機器人動畫才開始大賺起來的。

其實關於模型的組裝,我並不是什麼高手玩家,只是平時拿來把玩、作為繪圖的參考用(我的立體的概念不算好 ~ @@ )而已。組裝歷史可以追朔到小學的時候,從老爸買一盒 1 / 144 的「中正號」 F - 5 E 戰機模型開始,到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加,比例也越做越大,組裝的種類從動漫、電影人物和機器人到一般交通工具和戰爭武器,以及 GK 模型等無所不包。不過我家算是「都市遊牧族」,所以模型幾乎都在搬家的時候遭到毀損或是丟棄的命運 ~ T^T。

1980 年出來的第一代鋼彈 RX - 78 模型我有做過,( 好懷念的外盒圖案呀!)現在看起來它的造型被設計得略顯僵硬,給人一種雙腳比上半身還要長的印象,關節可動的範圍當然也是十分有限。二十八年後的今天,鋼彈的模型設計有很大的突破,第一、不用上色,第二、組合時不用再依賴模型專用膠水,第三、新發展出的球形關節讓模型的可動性大為增加,可以做出和動畫相似的姿勢。

最近買了一盒鋼彈 RX - 78 - 2  Ver.2.0(我是永遠的初代鋼彈愛好者),在雙十節的連續假期開始組裝。或許是很久沒有再作過模型吧,所以組裝好之後手指痛到沒力。雖然做好了,但是貼紙很懶得貼,反正不用上色也沒關係,所以也懶得開顏料上色啦!這款鋼彈的造型比例比較接近動畫,阿姆羅的座機可以從鋼彈的身體裡拆開,主翼可收起,機首向下、往後方的機體摺疊時,垂直尾翼也會自動收納、駕駛座可以旋轉,以配合套入機器人後的操控角度,連座艙蓋都可以向後滑開。此外,位於胸腹之間的駕駛艙門,以及下方(在動畫中)放置大氣層保護膜的V字紅色艙蓋也可以開啟。總之這整件模型的機關設計得非常精緻。

 

包裝盒底有歷來鋼彈模型產品的簡介

 

包裝盒蓋的左右兩邊都有組裝完成品的圖片可參考

 

這個鋼彈的外殼可以拆卸,露出鐵黑色系的骨架。因為外殼扣的很緊,手指和指甲還在復原中,所以借用了對岸的快快樂購物網站的產品圖片

 

阿姆羅的座機。除了關節的活動度大大提昇之外,這款模型最特別的是,把座機的機翼收起、機首摺疊,裝進鋼彈的腰部之後,並不會影響到它的活動範圍

 

前後劈腿的動作也可以做出

 

兩指伏地挺身 = 手指關節可動

 

哈利波特的架勢,魔仗以光劍代替

 

這招當然也是動畫裡的姿勢囉!還挺難擺的

 

原始設定稿的標準站姿 …… 唉呀 ~~ 拿著光束槍的那隻手好像要再往內收一點才像 @@

  

罰坐「 太空椅 」

 

小傢伙,你好嗎?

 

「 歡迎光臨! 」做出近九十度的鞠躬也不會失去平衡往前栽。

 

哈哈!這支是 WACOM 繪圖板專用筆啦!

 

贈品:鑰匙圈,兩面圖案不同

 

 

鋼彈與「瓦力愛說話」的比例大小比較

 

以下是 KUSO 圖,由此可以看出關節靈活的鋼彈還真好玩

 

由於相機的畫素不高,拍照時手還會發抖 …… 所以拍攝技術蠻差勁的。囧T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