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 & 慈禧.jpg    

 

攝影術是在鴉片戰爭之後傳入中國的

 

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國科學院宣佈  Louis J . M . Daguerre 銀版攝影術誕生,剛好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1842 年,隨著廣州、上海等五個地方被劃為通商口岸,大批外國商人、傳教士接踵而來,攝影術傳入了中國。最早接受拍照的清朝官員,是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1844 年,法國海關總檢察官兼攝影家 Jules liter 來到澳門,而耆英剛好在澳門同法國等國官員談判,他就為耆英拍了一張照片。在給皇帝的奏摺中提到他把「 小照 」分贈給英、法、美、葡四國使臣。

 

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 - 耆英.jpg   

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的「 小照 」,這大概也是攝影術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張大頭照

 

攝影術初入中國的時候,因為大家感到好奇而掀起一股短暫的風潮,但是二次鴉片戰爭時,人們逐漸產生了盲目的排外心理,才開始以訛傳訛地認為照相機是吸取靈魂的邪惡工具,使得攝影技術在中國一度停滯不前。

光緒的父親醇親王奕譞似乎很早就接受了它。醇親王的長相很好認,因為他不論年紀、在任何場所、跟誰合影、自己的獨照,永遠都是那個「 一千零一號 」的表情,差別只在嘴上有沒有鬍鬚而已。我看過他最早的相片大約是 23 歲左右( 醇親王生於 1840 年 )。

 

光緒的生父 - 醇親王奕譞.jpg  

我所看過醇親王奕譞( 中間 )最早的相片,拍攝自 1863 年

 

珍妃半身相片的考證

 

我對珍妃並不是十分瞭解,她的相關資料似乎也不多。我只知道她和瑾妃是光緒十四年( 1888年 )被冊封為瑾嬪、珍嬪,當時攝影術早已傳入四十幾年,所以珍妃會攝影術的說法如果是真的,我也不會感到意外,據說正是她把攝影術傳進宮廷內的。不過她那張唯一被學者確認的半身照究竟是何人所拍攝的就不可考了,這個年代應該還沒有「 搞自拍 」這玩意吧?

順帶一提,創立於 1880 年的柯達公司正好在這年推出了歷史上第一款,機身只有 6.5 × 3.5 × 3.5  吋( 木箱材質 ),不僅輕巧價廉而且方便使用的膠捲相機。從此以後拍照的風氣更加普及化,除了底片得交給相館沖洗之外,「 攝影術 」已不再像以往只是專業攝影師才可具備的獨門技術。

 

柯達 1888 年推出的膠捲相機  .jpg  

柯達公司在 1888 年推出的膠捲相機

 

珍妃.jpg  

大家都很熟悉的珍妃半身肖像

 

這張半身像最初是 1982 年《 紫禁城 》雜誌創刊號所刊登,相片的原件的上方原有自右向左書寫的「 貞貴妃肖像 」五個大字。清朝除了她之外還有兩個「 貞妃 」:第一位是順治皇帝的貞妃,當時攝影技術根本都還沒誕生,所以她不可能有相片。第二位為咸豐皇帝的貞妃,也就是後來的慈安皇后( 東太后 ),她被冊立貞妃( 1852 年 )、成為皇后之後直至病逝( 1881 年 ),也許攝影術尚未傳進宮裡,所以沒有留下半張相片,就連畫像都很少見。

為何認定影中人正是光緒帝的珍妃,是因當時攝影技術已經傳入中國多年,再來就是珍妃過世之後的確被追封為珍貴妃。不過更確定的證據是保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的《 新整內務府檔 》記載:「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四日, 妃安葬在恩濟莊,過過營地一座。 」過了四個月,十一月二十九日,珍妃被追封為珍貴妃。另一個檔案《 溥儀檔 》也記載了民國二年舊曆三月初三日珍貴妃的金棺,自恩濟莊奉移的事。

我們都知道,年僅 25 歲的珍妃是在光緒二十六年七月( 1900 年 )八國聯軍總攻北京的時候,驚慌失措的西太后在逃出紫禁城之前,下令讓人給推下井致死的。所以按照以上兩個檔案所記載的時間推斷,可以證明貞妃就是珍妃,而這張半身照也許正是做為祭祀用的遺像。

 

慈禧太后.jpg  

清末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 慈禧太后。她的統治行為向來頗受爭議

 

慈禧太后與攝影術

 

慈禧太后對於西方人士的態度如何,往往是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應該可以說,自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太后對於西方列強向來就沒好感。當年她支持發展「 洋務運動 」的原因是痛恨西方列強一連串的侵略,希望清政府能夠學習西方的科技來阻止他們,而且她對於這類可以使國家更加富強的措施與建議一向來者不拒,這就是所謂的「 師夷長技以制夷 」。憑良心講,這個近代化的改革運動如果少了慈禧太后支持與推行,根本不會有進展。

在戊戌變法夭折至義和團事件的前夕,她對於列強保護和幫助被通緝中的維新人士,以及為了維護自身既有的利益而支持光緒皇帝,更是恨之入骨。政治敏感度極高的慈禧太后警覺到,洋人們逐漸地由「 外交 」轉向「 干涉 」,尤其是她打算廢黜光緒的企圖露了餡兒。太后的心裡亦十分清楚,假如他們干預內政的勢力持續滋長,甚至幫助光緒奪權,必定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她又不好當場對洋人「 發作 」,只好嚴密地監控皇帝,時時防範他有私下與洋人接觸的機會。慈禧對於列強可以說是又恨又怕。

慈禧太后的權力慾望強大可是出了名兒的( 套句現在的話來說,她簡直就是十足的「 政治動物 」 ),只要無上的統治權力不會動搖,其他的事情如果她老人家高興,大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想要了解她在政治上的一切作為與抉擇,不管那是正確選擇還是錯誤的決定、有無私心,基本上把握這點特性大致就可以略知一、二了。經過這場庚子拳亂之後,慈禧才在百般無奈之下對他們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甚至還有些「  媚外 」的傾向。從此開始喜歡「 嚐鮮 」,當然也包含攝影術。

我們今日所看到的慈禧相片,大多是在 1903 年之後拍攝的。北京故宮至今留存最多的宮廷相片紀錄保持人,第一名當然就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緒的皇后隆裕,然後是珍妃的姊姊瑾妃,以及溥儀幼年及遜位後,留居後三宮時期的照片。

 

瑾妃 慈禧太后  隆裕皇后.jpg  

最左為瑾妃,慈禧太后後面的三位據說是裕德齡、裕容齡和她們的母親,最右是隆裕皇后

 

珍妃與攝影術

 

自小就喜歡把玩各種西方玩意的光緒皇帝,對於這項新奇技術的興致一定更勝他的老爸。假設珍妃真的那麼愛好攝影,他們小倆口將會留下許多「 甜蜜的回憶 」。不過也可能完全沒有留下: 在那封閉的深宮裡到處都是太后的耳目,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傳到太后那裡時往往都會被加油添醋一番。單單是把相機弄進宮裡和拍照這檔事兒,想要隱瞞恐怕比登天還難。另外,此一前所未有的「 創舉 」並不符合傳統的宮廷禮教和祖制、嫉妒的皇后也可能會跑去告「 醋 」狀  …… 等等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有可能讓他們無法如願。 

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1894 年 11 月 26 日 )甲午戰爭期間,珍妃的賣官情事越鬧越大,因而被施以「 褫衣廷杖 」的懲罰並降為貴人,她的姊姊瑾妃也被「 連坐處分 」【 註 1 】。難堪的光緒皇帝只好下了一道諭旨:

 朕欽奉慈禧端佑康碩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准干預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稱淑慎,是以優加恩眷,洊涉崇封。乃近來習尚浮華,履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漸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為夤緣。蒙蔽之階患有不可勝防者。瑾妃、珍妃均降著為貴人,以示薄懲,而肅內政。欽此

但不滿一年之後兩人又恢復了位號。1898 年的變法功敗垂成,光緒軟禁於瀛台,珍妃則是二度遭到這種極為羞辱而殘酷的刑罰,然後囚禁於偏僻的鍾粹宮北三所。經過這兩次的處罰,就算有私藏的相片也早被下令銷毀了吧。

今日有關珍妃的一切,多已經過影視和文學作品的過度渲染而失真。珍妃把這項嗜好帶進深宮的根本依據,應該是第二天( 光緒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1894 年 11 月 27 日 ),光緒奉慈禧之意再下的那兩道諭旨。第一道是所謂的「 宮中則例 」,正是戲劇或文學作品裡經常出現的「 禁牌 」,這是給瑾貴人與珍貴人的「 守則 」: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奉皇太后懿旨:瑾貴人、珍貴人著恩准其上殿當差隨侍,謹言慎行,改過自新。平素妝飾衣服,具按宮內規矩穿戴,並一切使用物件,不准違例。皇帝前遇年節照例准其呈進食物,其餘新巧稀奇物件與穿戴等項,不准私自呈進。如有不遵者,重責不貸。特諭

第二道諭旨牌則是給皇后行使權力的,內容是一旦再次發現嬪妃擅自干預國政、顛倒是非時,皇后擁有重懲的權力。

目前似乎還沒有任何「 官方 」記載,或是口述、回憶錄之類的文獻直指「 新巧稀奇物件 」正是照相機,但個性活潑又聰明伶俐的珍妃喜著男裝、追求時尚,卻是當時在那深宮大院裡頭,人盡皆知的事。再說就那個時代而言,既能夠符合「 新巧稀奇 」又能私自帶進宮廷裡的東西,我想除了它之外應該也沒有別的吧?所以按照以上線索做出的推斷,也只能說「 很有可能是 」她率先把照像技術帶進了宮廷。

珍妃被打入「 冷宮 」後,那些知之甚詳、可憐又無辜的貼身太監與宮女們,亦遭到杖斃、砍頭「 滅口 」或是發配充軍,而太監充軍其實也就等於是死路一條。在如此缺乏確切的資訊之下,我不禁懷疑進宮時年僅 13、14 歲左右,嬪妃生涯只有短短十多年光陰,健康狀況也不算是挺好的她,熟悉攝影術的說法是真實,還是浪漫的傳說?【  註 2  】

 

慈禧為何不和光緒合照?

 

柯達 1899 年推出的口袋一號相機 .jpg    

柯達公司於 1897 ~ 1899 年推出的口袋型( Pocket Kodak Camera )一號相機。德齡的「 小照像機 」不知是否為這一款?

 

德齡郡主的著作固然不可完全盡信,但她的《 清宮兩年記 》是記錄自己於 1903 – 1905 年之間在宮裡擔任貼身女官的回憶錄,雖然有部份的敘述貌似有誇大的嫌疑,但是大致上應算是可靠的。她在〈 太后萬壽 〉這一章節裡寫道,光緒問她:「 我看見太后有許多照相,甚至太監也在裡面 」,她立刻明白光緒的意思,所以問他是否願意用自己的小照相機照相?(  那時稱為「 攝影器 」。1897 - 1899 年柯達公司已經推出了新型的折疊式口袋相機 )光緒很驚訝:「 什麼,妳也會照相嗎?如果這事不要緊,我們有機會的時候不妨試試看,不要忘記了。但我們還是小心為是。」

我認為這檔事並沒有如願,因為此舉依然躲不過無所不在的監視。不然德齡在出宮、著書的時候,身邊應該多少會有幾張「 私房照 」可以秀出來,而且感覺上每當她描述光緒皇帝時,字裡行間似乎總會帶些情感,難道她暗戀著光緒?

 

德齡 的哥哥 - 勛齡.jpg 

德齡姐妹的兄長 --- 裕勛齡,慈禧的宮廷相片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由上述可知,據說每當勛齡( 德齡的哥哥,被慈禧任命為御用攝影師 )從事拍攝工作時,只要人在現場,都會好奇地湊近相機旁觀看如何操作的光緒皇帝,和德齡的那段對話中就已經透露出躍躍欲試的心情,卻又不得不小心謹慎的態度。可見平時看見太后就有如「 耗子遇到貓 」一般懼怕的他,並不會主動要求太后「 恩准 」讓自己照張相的。就連那些小咖太監們都不把這位早已沒有實權的皇帝放在眼裡,誰還會冒著被太后處罰的風險,替他求情、留影呢?

至於處處提防光緒會在外援之下重掌政權的慈禧太后,可能也會以「 皇帝是何等身份,豈能隨便被他人攝影,讓相片到處外流?」,以及違反「 男女有別 」的祖制為藉口,不會允許他和自己合影的。這種觀點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固然不可思議,但是在那種極端保守又重視階級制度的時代,一向迷信的老太后會抱持這種觀點是很正常的事。【 註 3 】

當然啦!也不能排除她老人家只顧自己拍得高興,壓根兒的就忘了也要讓皇帝留影這件事情也說不定。只不過光緒還是有張「 漏網之魚 」,不曉得是何時、何人拍的 ?目前我還是完全找不到答案 。 

那麼個性好強的慈禧太后為何只和太監宮女們,以及外使夫人們照相?我認為那是一向不甘屈於人後的她,多少會有一種好奇、炫耀、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存於世的心態: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她對於攝影的需求有增無減,同時又想向世人表明自己才是中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所以每當拍照前,太后總是要盛裝打扮一番才肯入鏡( 不過除了勛齡之外,她似乎不喜歡讓記者拍照 )。

因此我們今天看到慈禧太后的照片除了獨照之外,她的每一張合影都像是被「 眾星拱月 」一般,總是佔據著畫面中最重要的位置。

…… 說一句玩笑話,凡事都要保持「 第一名 」的西太后,那張老臉跟光緒一比就被比下去了,就當她還有點自知之明吧!

 

【 註 1 】:

珍妃和瑾妃一起受到杖責的事件在官方正史上並沒有記載,以往也僅止於「 傳說 」的範疇。學者們是根據珍妃當天的脈案紀錄查證才確認這應該是事實。

至於瑾妃到底有沒有受到同樣殘忍的體罰?目前除了《 光緒上諭檔 》和《 光緒朝東華錄 》上都可以查到姐妹兩人均遭到「 連降兩級 」的諭旨之外, 好像並沒有聽過學者們提起她當天也有異常的脈案紀錄,所以我也實在搞不清楚,在此特別提出。

 

【 註 2 】:

有關珍妃是否擅長攝影或是把照相器材 「 偷渡 」進宮廷的問題,有許多種傳言。例如,據說光緒與珍妃曾經擁有大量的相片,而且經常易服拍攝,攝影者是向珍妃習得攝影術的小太監。

我在寫完此文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突然翻到了一份宮女的回憶記載:大約是在光緒二十年( 1894 年 )前後,珍妃暗中購置了一套攝影設備在景仁宮( 她自己的住處 )偷偷地研究。因此在次年,有一張攝於中南海的相片被慈禧太后發現而遭到申斥。

之後也許是「 人緣 」很好,個性張揚、作風開明又膽大的她,在宮中經濟開支真的非常拮据( 清朝後宮的「 薪資 」一向「 摳門 」 ),仗著光緒帝的寵愛而沒有因此加以收斂,居然還私下拿出積蓄,命一位戴姓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相館來「 開源 」。這件事最後被「 嫉火中燒 」的隆裕皇后得知而「 告發 」,後果當然就是太監慘遭杖斃,珍妃受罰。

 

【 註 3 】:

光緒究竟有沒有跟慈禧等人合照過?其實我發現有一則很有趣的清代佚事記載,也是個人第一次看到的「 新聞 」,不過這則故事的真實性如何就無法確定了:

不如意事常八九

德宗好攝影,與太后、皇后、妃嬪、翁同龢、長麟、汪鳴鑾、文廷式、康有為、梁啟超等,各有合攝照片,意以為可,即密賜之,不著墨,不鈐印,惟照片反面有細微之「 常八九 」三字,意謂不如意事常八九也。戊戌政變後,不復以之賜臣下矣。

《 梵天廬叢錄 》卷 2

 

◎ 參考資料

 

一、 網路:

攝影家手札 - 世界攝影史 

→ 想要了解攝影技術的發展史,可以看看這裡。

羊城晚報 - 廣東曾是中國照相業的策源地   

→ 攝影術原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才傳進中國的,受教!

柯達公司官網  - 柯達的歷史( 英 )   

→ 說到攝影就不能不提到柯達。這裡可以參考一下,順便長長知識 。

照相機的歷史( 英 )   

→ 本文相機圖片的來源。其它圖片散見於各相關網站,可請教 Google 大神。

 

二、書籍:

A、《 光緒皇帝的珍妃 》( 簡體版 )于善浦  ∕  原著,紫禁城出版社,2005 年

這本頁數不多的小書主要是透露了幾件訊息,第一、釐清瑾妃與珍妃如何被選進宮裡的真相與傳言,第二、珍妃居然也是「 藥罐子 」,第三、她的半身肖像如何被確認,以及「 珍妃之印 」的真偽鑑定和「 夜盜珍妃墓 」的真實性 …… 等,精采、紮實的內容讓我看得意猶未盡,更想再進一步的了解珍妃其人。

B、《 行走紫禁城 》裕德齡  ∕  原著,慧明文化事業公司,民 91 年

閱讀德齡的著作得要有一點判斷真假的能力,因為她的書多用小說的筆法寫成。不過比較其他著作來看,這本原名為《 清宮兩年記 》的書籍是她在慈禧太后身邊兩年的回憶錄,可信度應該頗高。

C、《 說慈禧 》隋麗娟  ∕  原著,麥田出版,2010 年

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她的形象真的有如傳統史學的評價,和戲劇詮釋的那般負面嗎?此書的內容原為大陸知名史學節目「 百家講壇 」的電視演講稿( 這節目我在網路上觀看過,很好看喔! ),經過重新整理、補充之後集結出書。想要全面了解慈禧太后,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參考書之一。

arrow
arrow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