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妃 慈禧太后  隆裕皇后.jpg  

姐妹倆擔任女官時期,和慈禧與后妃們的合照:左右兩旁為瑾妃與隆裕皇后 

 

裕德齡與裕容齡姊妹的家世

 

裕德齡與裕容齡姐妹,滿州漢軍正白旗人。她們的父親裕庚是一位外交官,曾經出任駐日全權大使和駐法公使,她們的母親一說為中美混血,另一說是法國人。家中有五個孩子:長子奎齡早逝,德齡排行老三,容齡排行老五,還有一位後來被慈禧任命為宮廷攝影師的二哥勛齡,以及另一位排行第四的兄弟罄齡。據說奎齡為裕庚的原配所生,勛齡則為姐妹倆的母親與前夫之子。

清朝有個慣例,凡是旗人家有女兒出生就必須向朝廷登記,好待長大後可供皇帝選妃或是進宮服役。根據德齡的說法,她們的父親並未遵守,因為他對姐妹倆有著更大的期待。由於裕庚長年在國外工作,所以孩子們均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與舞蹈、音樂、美術等訓練。勛齡除了擅長攝影之外,也在法國學習陸軍,德齡和容齡則喜歡舞蹈和戲劇,兩人都曾經向現代舞蹈的鼻祖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學習過舞蹈,其中容齡還是中國第一位現代舞蹈家,成就超越姊姊。

庚子之亂平息之後,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的慈禧太后,對於西方列強改變了態度。為了積極與歐美各國公使與他們的夫人多多交流(說是「討好」也行),她從慶親王的長子載振那裡得知裕庚有兩位女兒精通多國外語和西洋禮儀,於是大約在 1903 年上旬把她們召進宮裡擔任翻譯。不久,姐妹倆都得到太后的賞識而擔任御前女官,因此才有認識光緒皇帝的機會。

 

大合照.jpg  

裕庚(右)、裕容齡(中央)、裕太太(左三)、裕德齡(左二)、裕罄齡(左)載振坐在裕庚的右手邊,站在身後的兩位是他的秘書;站在容齡與德齡之間的是載振的隨從  攝影者有可能是勛齡,因為他不在相片裡

 

光緒帝遭到軟禁後的生活處境

 

話說姐妹倆同時對於這位皇帝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可能毫無感情。只不過所謂的「感情」有很多種,而專屬於男女之間的只是其中之一罷了。但光緒對她們是否也有感情呢?講到這裡,應該得先來瞭解一下他在姐妹倆「到任」之前乃至走到生命的盡頭時,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

打從發動宮廷政變的那一刻起,直到向八國聯軍宣戰的這段期間,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的處置非常「超過」。殺氣騰騰的她在收回所有執政權力之後還來個「連三審」,最後那次簡直就跟批鬥大會沒有兩樣。我想中國歷史上大概沒有第二個皇帝會受到這種「禮遇」吧?從此以後,這位致力於改革的維新皇帝再也沒有任何自由可言,位於紫禁城西南方南海的瀛台島以及頤和園東面的玉瀾堂,便成為軟禁他的「高級監獄」。太后甚至還一度想乾脆把他給廢黜算了,可惜洋人們根本不買她的帳。

光緒的處境直到這場國際風波完全擺平之後才稍有改善,可太后佈下的眼線依舊無所不在。如此搞得他有啥真話都不敢說,也不能單獨和任何人對話過久;在公開的場合充當太后的「陪襯飾品」而無發言權,必要時僅能講些無關痛癢的客套話。雖然對於國家大事仍然瞭若指掌,東山再起的雄心並未磨滅,但有口難言的光緒哪可能會有表達意見的機會?更有人觀察到,只要他稍微溜出視線或監視網,太后整個人就會緊張兮兮個老半天。

如此長期下來當然產生警覺性,而且性情變得非常多疑、孤僻而敏感,說是神經質也可以啦!畢竟在這種狀況下,誰都會變得疑神疑鬼。可人不是機器,有知覺也有情感、情緒,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總是會碎碎唸個幾句嘛!唯獨光緒不行。他那不經意的低聲抱怨只要被小太監聽到可不得了,傳到慈禧那邊還得看她老人家心情,弄不好可能又得挨一頓罰。

 

瀛台島鳥瞰 空照.jpg

  瀛台島的位置空照圖( GOOGLE 地球 ) 

 

瀛台島鳥瞰.jpg   

瀛台島鳥瞰圖與位置說明    

 

時人的觀察與記載

 

有關光緒在這段期間的不幸遭遇,有許多心酸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載。以下僅列舉其中幾件算是屬於「羽量級」的事件:

慈禧很愛看戲是眾所周知的事,但很少人知道光緒也很懂戲曲。早期他在親政前後就識得樂器,甚至還學過打鼓。他的音感很好,有時還會親自上陣哩!不過此時已不似當年那般的熱衷,因為一來國事如麻,沒那種興致玩樂;二來在政變之後,遭到「無期徒刑」判決定讞的光緒,有時想向升平署(掌管宮廷戲曲演出的機關)要個「響器傢伙」來敲敲打打,這機關都還得事先徵得太后的恩准之後才會給他送去,連解悶兒的一點自由都不給,真是沒人性!幸好,太后並不太管制皇帝所閱讀的書籍。

不僅如此,慈禧還不時把光緒叫去疲勞轟炸;看戲時故意要他坐在自己旁邊,一邊看戲一邊針對戲裡的情節指桑罵槐一番。例如《打龍袍》這戲碼,慈禧看著看著就對光緒說:「皇帝犯錯就該真的打,何必打龍袍呢?」除了點頭稱是之外,他總不能當場掀桌翻臉吧?

據說有次為了什麼開戲的瑣事,他小聲滴咕一句:「都什麼時候了,還演什麼戲?」就這麼好死不死地碰巧被一個耳朵拉得很長的太監給聽到:「你說什麼?」嚇得光緒只得趕緊賠個不是,還請求千萬不要告訴太后。就這樣,貴為天子的他簡直就像是一名滔天罪犯,在宮中的地位還遠不如那些最卑微的菜鳥太監。而且不論是這班奴才還是朝廷官員們,大多只忙著諂媚太后,當這「空殼皇帝」是個隱形人,根本連理都懶得理睬。

傳教士何德蘭也提到,他的醫師妻子在宮裡就親眼看見一位身形高大的太監擋在光緒前面(個人強烈懷疑 …… 這人該不會就是涉嫌把珍妃推下井的二大總管崔玉桂吧?),既沒有下跪行禮也不會主動讓路,瘦弱的他只好默默地伸手把這名太監撥開,臉上不但沒有憤怒的神情,還帶著「溫和而可憐」的笑容,而那傢伙只是稍微往旁邊挪了一點而已。

 她還說:「我第一次見到光緒皇帝之後,他那雙可憐而深沉的大眼睛在我面前有好幾天久久不去。我無法忘掉它們,我決心只要有機會就對他說幾句話,讓他知道全世界的人仍然希望他能將自己所開創的偉大改革繼續下去。但他被監視得很嚴,我從未發現和他說話的機會。而我們在宮中的全部時間裡,他也從未和客人、嬪妃、慈禧太后或是侍從們說過話。」

儘管慈禧太后似乎有意在諸國公使面前掩蓋光緒已是囚徒的事實,但明白人一瞧就知道真相。總之,光緒長達十年的軟禁生涯裡,不論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並且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惡劣,連他都感嘆自己不如漢獻帝呢。

從相關的種種記載亦顯示出,慈禧似乎還真是用盡各種方法企圖整死光緒。她心裡也許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這傢伙如果能夠自我了斷或是就此病故最好,不然來個精神崩潰、發了瘋更讚,這樣不但可以名正言順的「換人做做看」,而且那些可恨的洋人也就沒有理由見縫插針啦!可惜上天不從老太后的卑微願望,外柔內剛的光緒最終並沒有屈服在她的淫威之下(∴ 只好把他毒殺掉?)。套一句現在的話來說,光緒可真是名符其實的「家暴受害者」。

每當讀到這些敘述,心裡除了感到難過之外,還真的不得不佩服他的逆來順受。不過我總覺得慈禧太后之所以會如此,除了她那「視權如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兩個眾所周知的心態之外,是否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 好比說像是父母管教孩子的那種「家長情結」?因為她對於光緒的治國能力實在毫無信心 (∴ 有人戲稱他們一老一少是「更年期」 VS.「青春期」的戰爭 ~ @@ )。當然還有更深一層的因素值得研究,它也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那就是關於清皇室的統治制度與傳統,不過這已是題外話了。

 

光緒帝與德齡、容齡

 

好不容易宮裡來了一對自小在國外長大的姐妹,她們並不熟悉宮廷的繁文縟節,思想上也比較開放、先進,許多看法也跟光緒的想法契合。可剛開始光緒對她們還是懷有高度的戒心,從這對姐妹的回憶錄中即可看出,光緒跟她們說話可是小心謹慎又簡淺明確的。

姊姊德齡的中文程度比較好,又有開拓的視野和知識,時常會告訴光緒一些國外的風情事物與情勢,也會加強他的英文能力【 注 】和教授其他西洋的新鮮玩意。而妹妹容齡的年紀尚輕,與險惡的宮廷氣氛相較之下,她沒心眼、性格活潑,天真愛玩又不懂事,只要一有機會就和光緒聊聊天,或者說些零碎的英語知識。

這樣相處的日子一久,光緒發現她們並不會在太后面前嚼他的舌根,也覺得自己終於有個堪稱可靠的傾訴對象,才逐漸地卸下心防,一點一滴的說出憋在心中已久的真心話。如有擺脫監視的空檔和姐妹倆一塊兒時,精神上也會明顯放鬆許多,不但會開懷大笑、惡作劇,有時也會把容齡當做小孩子(她那時已經是 20 出頭的大姑娘啦!),對她開些小玩笑,甚至還曾經幫她解決過「求婚危機」呢!可一看見慈禧太后則立刻打回原形,恢復平日那種嚴肅、憂鬱的神情,甚至有時看起來像個「呆子」,判若兩人。

 

光緒對德齡姐妹倆有無感情?

 

今天我們只能從德齡與容齡的片面之詞中,隱約感到光緒似乎是有喜歡她們的跡象,卻永遠也無法從他本人那裡得知真實的想法與心態,可說已是死無對證了。不過長年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歷經許多磨難的光緒應該也已經得到教訓,不會輕易地流露出真情。即使悄悄而不自覺地觸動沉澱在心中多年的慰藉感,想有進一步發展的機率也是非常渺茫的。

根據《宮女談往錄》裡的老宮女何榮兒回憶說,光緒受到珍妃遇害的刺激之後就再也沒有接近包括皇后在內的任何異性,直到生命的終點。另外,她亦提到皇上的為人向來很正派,平時眼睛絕對不會朝著她們亂瞟或是毛手毛腳,所以我個人認為他看待德齡姐妹也應是如此。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光緒知道隔牆有耳,因此也不好跟裕家姐妹走得太近,一來自己還頂著皇帝的身分,不合適。二來也可以避免難聽又誇大的八卦新聞傳到太后那裡,自找麻煩。

不論光緒對於這姐妹倆是否有意思,都不能否認她們的出現的確為一向鬱鬱寡歡的他,帶來了最後、短暫而快樂時光的事實。德齡是有單戀光緒的可能,她在著作《瀛台泣血記》的序言中即含蓄地表示自己對光緒很「敬慕」,而且在當時似乎也有積極「倒追」光緒的意圖。容齡不管是在著作裡或是零星的專訪中,比較沒有明確表達出這樣的感覺。她的敘述題材大致和姊姊差不多,除了有關慈禧太后的種種和宮廷見聞之外,也會提到光緒和藹親切的態度、曾經向她們透露過的強國宏願與累積在心中的苦悶,以及令人佩服的淵博知識和音樂上的才能。

如從自述中來推敲兩人的性格,個人總覺得假如痛失珍妃的光緒,果真會有什麼移情作用的話,也許容齡比較有機會出線吧?

 

【 注 】

光緒的英語學習生涯,初始時間是在 1891 年 12 月 1 日(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初一),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派遣同文館的兩位學員張德彝和沈鋒前來授課。這在當時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不但報紙有報導,而且王公大臣們也紛紛積極地尋找英文教員與教材,一時之間,學習英文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可是這兩位老師都不敢糾正皇帝學生的發音,因而導致光緒的口語很糟糕,但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程度卻還不錯。

這段教學課程直到 1894 年12 月 6 日(光緒二十年十一月初十),慈禧太后下令取消滿文功課與英文課程(漢書課程保留)而告一個段落。不過據說光緒並沒有因此中斷學習,只是由「合法」轉為「地下」而已。所以推估真正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在發生戊戌政變以後。

 

◎ 德齡的著作一覽:

A、《清宮二年記》(Two Years in the Forbidden City,1911)

B、《瀛台泣血記》Son of Heaven , 1935)

C、《御香縹渺錄》(Imperial Incense,1933 ,又名:《慈禧私生活實錄》

D、《御苑蘭馨記》(Lotos Petals,1930

E、《清宮夜譚錄》(Old Buddha,1930)

F、《Golden Phoenix》(1932)

G、《清末政局回憶錄》(Kowtow,1929)

H、《Jades and Dragons,1932

德齡比較重要的著作就是《清宮二年記》和《瀛台泣血記》,前者是德齡在宮裡擔任兩年御前女官的回憶錄,後者則是描寫光緒皇帝一生的故事。她的著作在國外算是膾炙人口,不過除了《清宮二年記》有許多種封面的版本,其他著作的版次相較之下似乎就沒那麼多了。這兩本書也是學者們引用、參考最多的書籍,不過內容並不能完全照單全收,他們在附註、引用之前都會先慎重地做過「過濾」和查證的步驟後才會採用。

目前我只有前四本書。但《御香飄渺錄》、《御苑蘭馨記》全書,和《瀛台泣血記》的部份內容,我認為不妨當作小說閱讀即可。因為有些內容是純屬虛構的情節,不然就是間接聽到的傳說。

 

◎ 容齡的著作一覽:

A、《清宮瑣記》,1957

B、《香妃》

《清宮瑣記》是容齡的主要作品,而《香妃》這本小說大約發表於上世紀的 20 或 30 年代。不過我目前僅知道她曾經寫過這本書而已,其他的相關資訊付之闕如。

 

◎ 其他書籍參考:

A、《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簡體版原書名:《宮女談往錄》)金易  ∕  沈義羚 記錄,智庫文化,2011年

本書是一位老宮女何榮兒的口述回憶。她在十三歲時進宮,被分派至儲秀宮伺候慈禧太后,專職敬煙。庚子拳變時跟著慈禧「西狩」,回宮後因年齡過大而離宮,前後伺候慈禧太后長達八年之久。

B、《在太后身邊的日子》(簡體)裕德齡  ∕  裕容齡 原著,紫禁城出版社,2010 年

此為德齡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清宮二年記》與容齡的《清宮瑣記》兩本回憶錄合集。其中容齡的《清宮瑣記》為歷來最為完整的版本。本書可作為姐妹倆的敘事對照,書後還附有一篇節錄文章,指出這兩部著作在與史實對照之下,皆有若干的錯誤部份(非憑空捏造)與指正

C、《血泣紫禁城 :光緒帝畢生血淚史》(原著書名:《瀛台泣血記》,英文書名:Son of Heaven)裕德齡 原著,慧明文化出版,2002 年

這本書當然就是描寫光緒皇帝一生的故事囉!…… 不過我個人還是建議當小說看看即可,內容其實還蠻適合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的劇本哩 ~~ XD

D、《太監談往錄》(簡體)信修明 …… 等人 原著,紫禁城出版社,2010 年

《太監談往錄》是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舊名為《老太監的回憶》,信修明著 )、《清官太監回憶錄》(馬德清等述、周春暉記)和《太監往談錄》(耿進喜述、朱家浯記)三個部分,其中信修明的著作中有提起德齡姐妹在宮裡的內容,他對於這母女三人接近慈禧與光緒的態度與行為感到非常反感。

E、《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遊戲》(英文原著書名: Court Life in China : The Capital, Its Officials and People)

艾薩克.泰勒.何德蘭  ∕  原著,中華書局(北京)出版,2004 年(簡體)

身為傳教士的美國人何德蘭(Isaac Taylor Headland)久居北京,不但親歷清末最後幾年的歲月,與當代社會高層的人物亦有許多接觸。他的妻子是一名內科醫師,許多皇室成員都是她的「患者」。其中包括慈禧太后的母親、隆裕皇后的妹妹。所以在行醫之餘,也經常前往她們的家裡作客,當然也有進入宮廷的機會。因此,他們把這一切的所見所聞,特別是有關慈禧太后與光緒的點點滴滴,都寫進了這本書。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也有稍微提及裕家母女,但顯然何德蘭夫婦與她們完全不相識。

 

◎ 網路參考資訊:

維基百科:裕德齡

百度百科:裕容齡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德齡的網路資訊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她的生辰;容齡的可信度則比較高些。

 

最後補記

清末太監信修明 15 歲喪父,他曾經遵照父親「守業、求名、養母、教弟」的遺言,而投考過水師學堂和太醫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海軍軍校和醫學院),卻都不幸失敗。已經娶妻生子的他,不但得贍養年邁的母親、妻子與獨子,還要擔負起照顧年幼的弟妹們的沉重責任,家貧不得已只好進宮當了將近 25 年的太監。從他的回憶錄中可以發現,裕家母女(主要應是針對德齡和她的母親)在宮裡的名聲並不好,慈禧太后也有所察覺。他也看過德齡的《清宮二年記》:讀之令我作嘔,惜我一時憤怒,將書焚化無存。她們又在東交民巷以慈禧太后為號召演講,騙外國人之錢,我又生了一回氣,要找他們對證一下,指斥她們那些胡說的事實。有人勸我,我才罷休」。

至今仍然有人如同信修明的觀點,對於德齡的作品都抱持著非常不信任的態度。可是,若硬要說她的著作內容完全都是「鬼扯」、一文不值也不盡然,否則根本不會被一些學者們所引用、參考。所以我認為想要閱讀她的書,就得像現在觀看許多與真實的歷史、事件有關的戲劇或電影一般,要有點兒判斷能力、小心求證的精神才行。因為這其中的確有不少的虛構和誇大(例如:《御香縹緲錄》),甚至還有些炫燿的成分。

在舞蹈方面頗有成就的容齡,她的中文程度雖然不太好,但也曾在 1965 年委託友人寫過自傳,可惜還來不及出版就已全數毀於文革。而以慈禧太后和宮廷生活為題材的《清宮瑣記》則是在 1957 年的時候分為五期,刊登在期刊《新觀察》上的作品,那時她已高齡 75 歲。

據說出宮以後的容齡與姊姊的關係不佳。德齡好虛榮、愛表現,而且有心機又善嫉;容齡比較老實、低調而單純,所以德齡的光芒往往蓋過容齡,也就是說她所寫下的事情未必真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有搶走妹妹丰采的嫌疑。如果有心對照兩人與皇帝接觸的描述,內容大致上都算一致,可是還有一些小細節,例如經常被詢問有關外國元首、國際情勢等問題,和教授樂器的彈奏等等之類,早已耳熟能詳的小故事,由於時過境遷,而且欠缺整起事件的關鍵人物 —— 光緒本人的「帝王證詞」,因此無法釐清到底誰才說得準。

另外,對岸曾在 2006 年播出由小說改編的連續劇《德齡公主》,似乎過份美化德齡。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德齡的著作都是以英文寫成,之所以會被稱為「公主」,是因為她的署名:Princess Der LingPrincess 這個單字可譯為公主或郡主,所以「公主」只是譯名上的誤解一直被延用下來而已。由於她們並不是滿清皇室的嫡系後裔,頂多只有「郡主」的身份,容齡就曾被封為「山壽郡主」。

德齡於 1944 年,一說是在美國,另一說是在加拿大車禍身亡,而容齡在文革期間遭到迫害,之後於 1973 年病逝於北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德齡 光緒 容齡
    全站熱搜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