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の紋章 》與歷史現實的差距

《 王家の紋章 》的眾多模仿中,唯一僅存的一張。應是在高中時代畫的,可是原稿早已經遺失。這是 2002 年掃描的圖檔,看來水彩紙泛黃的速度挺快的 =口="

 

很多人都對《王家の紋章》(盜版時代的書名為《尼羅河女兒》)這部漫畫作品著迷不已,甚至還把裡面的情節當真,不然就是把劇情與史實混為一談,因此就無意間就把它變成一種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概念。其實這只是部漫畫嘛!應該不需要顧忌這麼多的,(否則看教科書就好了說!)不過持有疑問的人還真是不少,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校正與澄清: 

一、 一般問題
 
A.古埃及真的有曼菲士這位法老?
 
《王家の紋章》裡的人物完全是虛構的,包括幾位主角:埃及王曼菲士(メンフィス ,這是古王國時期的首都名稱「孟斐斯」Memphis)、西臺王子伊玆密(イズミル)、巴比倫王拉格修(ラガシュ),以及亞述王亞爾安(アルゴン)等等。
 
倒是有兩個角色的名字在古埃及史上赫赫有名,一個是伊姆霍德布(イムホテップ)正是殷荷太普,也可翻譯成印和闐(Imhotep),他是宰相、大法官、農業大臣與建築總監。據說左瑟王的階梯式金字塔是出自於他的設計,亦是古埃及醫學的奠基者,去世後被封為神祉。另一個是曼菲士從小「撿回來」的忠實貼身侍衛烏那斯(ウナス,Unas),他是第五王朝最後一位法老。此外,愛西絲當然就是那位法力高強、歐西里斯的姐妹兼妻子的女神囉!只不過名字變化一下而已(イシス → アイシス)。 
 
B.古埃及的婚禮真的像漫畫描述的那樣?
這是被提問最多次的問題。漫畫裡的婚禮實在是安排得太現代、西方化了,阿蒙神才不會去管這款代誌咧!祂是隱形、看不見的,所以也不會有那麼巨大的雕像。即使有,也只是法老與祂合而為一的具體化象徵。現在在考古發掘上並沒有「婚儀」的證據出現,古埃及的年輕男女的結識主要是靠著媒妁之言,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假如一般百姓財力雄厚,想要如同法老那般擁有三妻四妾(部分是基於政治外交上的需要)也沒問題,唯一的條件就是得「養得起、搞得定」。一般而言,只要兩情相悅(雙方同意)、彼此願意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就算成立夫妻關係,不需要宗教或政府的法律權威干涉,離婚也是一樣。
當男女雙方已有結婚的默契時,男方就會去女方家提親,女方的婚姻多是由父親決定,一旦准許後就會和男方簽訂契約,內容主要是「經濟」:結婚時男方需付出的費用,女方的嫁妝多寡、用何種物品(古埃及是「 物物交換 」的消費型態)支付等。離婚時的契約多是夫妻財產的分配比例,哪些財產或物品屬於男方,又有哪些歸女方;當丈夫過世後,他的財產是要給妻子還是由哪個子女繼承等等。契約裡所有的項目均計算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通常女方搬進男方家中就算「嫁」,但也有男方住進女方家裡的例子。由於結婚是私人的事,所以不會像現在那麼公開「放閃」。近親婚姻在民間並不是很流行,達官貴人或皇室才會熱衷於此,到了晚期卻演變成一種習俗。理由很簡單,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古埃及和部分近東文明的女權(例如西台帝國)比起其他文明高一些,女性不但可以獨當一面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擁有或處分屬於自己的財產,甚至還可以休夫。
 
C.阿蒙神算是「九柱神」 Ennead 之一?
曼菲士與凱羅爾的婚禮中,提到「九柱神」中的最高神祇是阿蒙神,這說法雖然正確但不算精準。九柱神源自赫里奧波利斯 Heliopolis 的創世神話,成員是:
1、太陽神:Ra ),原始版本是阿圖姆Atum
2、風與空氣之神:Shu
3、雨神:泰芙努特Tefnut
4、大地之神:蓋柏Geb
5、天空女神:努特Nut
6、農業與冥界之神:歐西里斯Osiris
7、生育、魔法、婚姻與生命之神:伊西斯Isis
8、沙漠、戰爭、風暴與外國之神:塞特Seth
9、房屋與死者的守護神:奈芙提斯Nephthys
有時也包含歐西里斯與伊西斯的兒子荷魯斯Horus)。
阿蒙神原是底比斯(Thebes,這個城市的名稱是希臘人取的,原來的埃及名稱已不可考)的地方神祇,原來根本不在「九柱神」的原始最高神祇之列。之所以後來居上的原因是來自這座城市的貴族們徹底驅逐希克索人,統一全埃及而建立第十八王朝,因此阿蒙神的政教地位也就跟著迅速竄高,進而吸收其他神祇的職責,負責管理生命、豐收、生殖等等眾多的職權,包括太陽神「拉」的能力,才會一躍成為九柱神之首。
這位新王國時期的「國神」是赫爾莫波利斯(Hermopolis)的神話「八元神」Ogdoad)之一。在神話裡的祂如上一個問題所提到的,是隱形、看不見的,既是風神也是空氣之神,從不以真面目示人,甚至連法力無邊的伊西斯女神用盡各種方法想要得知祂的真名都失敗。因此阿蒙神並沒有「碩大無朋」的雕像,祂平時被安置在小神龕裡,供奉在神殿最深處的「至聖所」。祭司們每天早晨開啟神龕,並匍伏在祂腳下前敬香、塗抹油膏,並且把神像裝扮一新,之後關上神龕、把自己的腳印抹去後退出。這種例行儀式通常是在黑暗中進行(只要觀察神殿建築的結構便知),是絕不能讓外人瞧見的,直到節慶時才會被祭司們用小船抬出神殿外面公開遊行(奧佩特節,Opet Festival),不過神像依然安放在神龕內,還用布半遮著。
八元神是四種象徵與四對男女神祇:
1、原初之水:納烏涅特Naunet)、Nu
2、空氣、隱蔽、虛無:阿瑪烏涅特Amaunet)、阿蒙Amun
3、黑暗:卡烏凱特Kauket)、庫克Kuk
4、永恆、無限空間:哈烏赫特Hauhet)、Huh
 
D.古埃及以及那個時代難道真的沒有金髮眼白人?
埃及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自古以來就是通往歐、亞、非的交通樞紐,就軍事戰略與商業地位都很重要。所以有許多來自這三個地方的人們都會在此定居、繁衍,交流、通商。換句話說,古埃及是各色人種的聚居地。
根據檢驗,法老拉美西斯二世(Usermaatre Ramesses meryamun)的家族與祖先可能是「高加索族群」(Caucasian race, Caucasoid ,此為人類學的術語,非地理名詞),屬於地中海型的「柏柏人」(Berbères  Imazighen ,較為人熟知的古稱是「利比亞」人),也就是說他是個擁有金髮或紅髮的白種人。西臺帝國(Hittite empire)是屬於印歐民族(Indo - European Poepie)之一,也就是白種人統治的國家。 因此,凱羅爾絕非珍貴的「稀有動物」啦!也許稀罕的只是她那一身白皙的肌膚吧?可我覺得在漫畫中,每個人膚色的差異並不大哩!
 
《 王家の紋章 》與歷史現實的差距
 
E.古埃及是否有奴隸?醫學很發達嗎?
古埃及的奴隸結構異於其他古文明,讓學界爭議不斷的是有許多「術語」可能指向這個階級,例如織工、家僕、農奴、勞工或從事各種手工藝的工匠等。 就近幾年來的考古發現來說,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金字塔的建造人力來自於我們一般觀念上的「奴隸」。即使在新王國時期也有所謂的工匠村(Deir el - Medina),國家的一些重大建設都是靠裡面的成員完成的,他們都享有國家發給的薪資與應有的福利。不過按照古埃及文化的特殊性,理論上法老是全國土地與人民的主人,因此就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們應可歸類為「勞動奴隸」
還有一種是別的文明沒有的,就是介於「自耕農」和「農奴」之間的奴隸,他們和農民一樣擁有土地,而且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同時又依附一個主人。當他們在經濟上走投無路時,賣身反而比賣地容易。另外也有把自己的子女賣給他人來抵債的例子,即所謂的「債務奴隸」
第四種就是隨著新王國時期的法老們大肆對外征戰,那些戰敗的俘虜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奴隸。只是這些奴隸不限於戰敗國或是部落、城市國家的軍人,也包括平民百姓。他們的境遇卻實比較悲慘,通常是被利用來大興土木或是家務勞動,不過少數的俘虜們一旦被分配從事農業生產時就和一般農民沒兩樣,差別只在於沒有人身自由,他們可以被買賣,甚至租借、雇用,即「私產奴隸」
漫畫中並沒有交代這些奴隸的來源,不過以時代背景的設定來推論,他們是「戰俘」的可能性較大。
 
古埃及的醫學雖然帶有巫術的成分,卻十分發達。那些友邦的達官顯貴若有什麼在國內難以醫治的疑難雜症,都會慕名遠渡埃及來求醫。 這裡有一則很有意思的歷史小八卦: 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帝國講和後不久收到該國國王哈圖西利三世的求醫信函,原因是他的姊姊罹患了不孕症。可惜她早已超過可以生育的年紀,所以不管埃及醫術如何高明,也無法「妙手回春」。
從流傳下來的醫學文獻來看,古埃及的醫生比較擅長外科,例如創傷、骨折,還有其他科別,心血管、婦科、牙科、腸胃、眼科、耳鼻喉等。解剖學與生理學也很發達,可是基於宗教上的概念,使得一些器官的作用與醫學理論有著嚴重的誤解。 病理學與治療記載含有濃厚的巫術成分,亦有許多當時流行疾病的內容,醫生們利用許多植物與動物來作為藥材,他們已知道飲用不潔的水會引發腸胃方面的疾病,也有藥物可以治癒或舒緩症狀。雖說古埃及的醫學帶有濃厚的巫/醫成分,卻對於中東地區和古希臘、中古世紀的歐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藥草的運用,例如鹿茸、曼陀羅花、小茴香等等都是源自古埃及的醫學文獻,就和中醫對於東亞文明的影響一樣。
 
F.古埃及的法老有那麼殘忍?
除了平定內亂、王位繼承的鬥爭,以及各國勢力的爭霸戰之外,承平時期並無這種情況發生,即使有也只是表現在「嚴刑峻罰」的部分。 新王國有許多名君,例如有「 武則天 」之稱的哈塞雪普蘇女王(Maatkare Hatshepsut)可說是個財經專家,埃及後來之所以有那麼多本錢打仗,應該歸功於她奠定良好的商業基礎。她的繼承人圖特摩斯三世(Mankheperre Tuthmosis)不但是傑出的軍事家,也是十分高明的政治家,被史學家稱為「埃及的拿破崙」;阿蒙赫特普三世(Mubmaatre Amenhotep)則是十八王朝太平盛世的享有者。至於他的兒子埃赫納頓(Akhenaten),基本上算是個宗教改革家與詩人文學家,實在不適合執政。
此外,在故事開頭中曾提到十八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和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以「濫殺」奴隸來凸顯自己的「偉大」。事實上那是指他們所參與的戰爭吧?戰亂中總是會有犧牲者,如果平時也會亂殺人 …… 那這個人的心理恐怕有點問題!這個設定肯是受到《出埃及記》的影響。可別忘了,拉美西斯二世還曾經和西臺帝國簽下舉世知名的「人道」和平條約
順便說一件荒謬的插曲:又是在故事的開頭,還有一段愛西絲命令祭司在祭壇上壓制人犯的四肢後,把還在跳動的心臟取出,那是瑪雅文明與阿茲特克帝國的習俗,而且是國家發生重大天災的時候才為之。心臟對於古埃及人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器官,眾神當中並沒有藉由心臟與人血才能被「安撫」的神明,就算被視為暴力、戰爭、混亂與沙漠、外國人之神的「篡位者」塞特(Set)也不需要。那麼愛西絲在黑暗的神殿裡究竟供奉的是什麼樣的怪力亂神?所謂的「Amduat」,漫畫根據日文翻譯為「 阿姆德瓦特 」(アムドゥアト),中文叫做「杜阿特」(Duat、Tuat、Akert、Amenthes、Amenti、Neter - Khertet),其實就是「冥界」之意,也是眾神的居所之一,而不是指單一神祇的名字。古埃及的宗教觀裡沒有所謂的「地獄」,他們最害怕的是第二次死亡,也就是我們說的「永死不得超生」、無法復活。能夠被允許進入冥界(歐西里斯的國度)生活,就好比上天堂一般地美好。
 
在法制的部分,古埃及人信奉真理、秩序與正義的化身瑪奧特,是個有司法制度的國家,就連《死者之書》裡也有描繪出死者的心臟必須放在這位正義女神的天秤上,來衡量此人生前是否胡作非為的畫面,這也是「天秤」之所以成為司法象徵的源頭。審判的場所就是「杜阿特」,日文的「阿姆德瓦特」。
早在前王朝時期就已有基本法與禁令,但整個法老時期似乎沒有編撰類似《漢摩拉比法典》的重量級法律典籍。有趣的是,與現代法律「無罪推定原則」的概念相反,古埃及人認為被告在證明清白前都是「有罪的」,否則怎會被人控告呢?全國最高法官理所當然的就是法老本人,其次是宰相(維希爾,Visier :古埃及的宰相通常有兩位,分別管理上下埃及),然後才是每個地方(州,或稱為「諾姆」,Nome)的法院。
新王國時期的法院組織已有現代的雛形,高級法院由宰相主持,參與審判工作的有高級行政官員、軍官和神殿裡的祭司,被告有時還有辯護人(相當於現代的「律師」),以及法庭記錄人員。判決紀錄的內容堪稱完整,有日期與在位法老之名、案件概述、原告陳述和被告與辯護人的發言、判決的結果,全體法官和其他出席人員的名單等。
總之,即使法老王的權力無邊、他的話語就是法律,假如發生像漫畫中那樣的盜墓事件,落網的不法之徒即使罪無可赦,也必須透過司法的審理程序來定罪,不會出現曼菲士這樣違反「瑪奧特」,當場任意砍人的行為。
 
《 王家の紋章 》與歷史現實的差距
阿蒙神(Amun),底比斯的主神,也是新王國時期的國神
 
二、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世界
 
A.米丹尼(Mitanni
 
這個曾經與埃及分庭抗禮的國家,居然在《王家の紋章》的故事裡完全沒有出現是一件蠻奇怪的事。在史料中,它是十八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時期的強國,位於巴比倫附近,兩國到了圖特摩斯四世(Menkheperure Tuthmosis)時期才開始建立友好關係。後來被西臺和亞述瓜分,最後消失在歷史的舞台。
 
B.西臺(比泰多,Hittite)帝國/ヒッタイト
 
位於安納托利亞(Anatolia)高原,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它的強盛是因阿蒙赫特普四世(Neferkheperure Amenhotep,後改名為埃赫那頓)長期忽略外交與軍事而竄起(也就是西臺的新王國時期),它也有古王國與新王國時期之分。按照這部漫畫的時代設定,故事應該是發生於新王國的斯盧比流馬Shubbiluliuma I)到穆爾西利二世(Mursil II《闇河魅影》的主角凱爾)統治的時期,主要是圖唐卡門蒙的時代(曼菲士就是以他為原型所創造出來的角色)。
 
西臺帝國後來跟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發生一場著名的卡德墟之戰(Battle of Kadesh),雙方因平手而簽訂史上第一份國際性的互不侵犯條約,後來因為宮廷內鬥、氣候的異常,還有「海之民」的入侵而宣告滅亡。雖然如此,他們的殘餘城邦卻依然存在,並且興起十五個小國,這已是題外話。
 
C.亞述帝國(Assyria)/アッシリア
 
亞述是大家都熟知的軍事強權,當它的國力真正達到最鼎盛的時候,埃及帝國的勢力卻已經日薄西山了。埃及甚至還曾被亞述佔領過,在《王家の紋章》大致所設定的時代,這件大事還在很遙遠的未來呢!
 
亞述分為古亞述與中亞述、新亞述(帝國)時期。在古亞述與中亞述兩個時期,它先後分別是巴比倫與米丹尼的附庸,後來才得以獨立。之後它和西臺瓜分了米丹尼,成為埃及、西臺以外的第三強權。
 
在《王家の紋章》的時代裡,它對埃及並未構成直接的威脅,主要的威脅是針對巴比倫。 
 
D.巴比倫(Babylonia)/バビロニア
 
巴比倫也有新舊之分。但是在埃及的十八王朝初期應該算是巴比倫的第三王朝期間(著名的漢摩拉比是第一王朝時期,大約是埃及的第二中間期的君主),第三王朝長達四百多年。到了十八王朝的末期巴比倫實際應該算是亞述的附庸,巴比倫已經沒有向亞述挑戰的能力,而且這段期間它的史料並不充足,所以又稱為「黑暗時代」。
 
巴比倫的再度興起,也就是「新巴比倫」時期,已經是埃及的末期王朝時代的事情。最後被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PersiaAchaemenid Empire)征服,並淪為帝國境內的一個省份。
 

E、努比亞(Nubia)/ヌビア

在位於今日的埃及南端與蘇丹北部之間,第一瀑布附近的亞斯文至尼羅河第四瀑布的卡瑞瑪(Karima,圖特摩斯三世征服該地後稱為 Napata,舊稱庫施)。上、下努比亞以今日努比亞湖附近城鎮瓦迪哈勒法(Wadi Halfa,位於納塞湖尾端的蘇丹境內,與阿布.辛貝,Abu Simbel 遙遙相望)為界。這裡在新王國時期是埃及的一個屬地,面對強大的鄰居偶爾也會鬧些「小」叛亂。
 
在文化方面,努比亞深受埃及影響而同化,兩者甚至在遠古時期還可能係屬同源。此國度在番外篇《悠遠流長》(久遠の流れに ...)中有提到。
 
F、利比亞(Libya)/リビア
 
它位於埃及西部沙漠,自古以來便是各遊牧民族的聚居地,早期當然有居民移入也零星的入侵過埃及,但在十八王朝末期它還不成氣候,甚至於沒有什麼國家建立的相關史料。不過,他們似乎曾經替拉美西斯二世打過仗,一直到了新王國末期才有能力入侵埃及本土,第三中間期的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就是他們所建立。
 
凱羅爾 (キャロル.リード) 目前「 最後一次 」回到現代的理由,就是該「國」公主嘉芙娜(カーフラ)的出現。
 
以那個時期來說,跟埃及直接有政治、軍事、外交和商業牽扯的,大概就是這幾個大國,當然還有幾個小國或城邦也是西臺、米丹尼與埃及三雄爭奪的對象,特別是黎凡特地區,例如阿穆魯(Amurru)和卡德墟城(Kadesh)。
 
 
《 王家の紋章 》與歷史現實的差距
 
瑪奧特女神(Maat),守護著真理與正義
 
 
三、 按劇情發展而延伸的古文明
 
當「尼羅河的公主」再次回到古代之後,或許作者覺得劇本老是在「新王國時期」的周邊國家打轉已經玩不出甚麼新把戲,於是決定突破時空的設定框架,讓她周遊所有的近東古文明,其中還包括希臘愛琴海文化圈,例如邁諾亞Minoan/ミノア,又稱米諾斯文明)。事實上這個文明在新王國初期就已經消失,也許是毀於一場大地震。它在這個時期大約都只是跟埃及有直接或間接商業上的來往,並無軍事與政治方面的衝突。繼起而之的就是邁錫尼Mykene/ミケーネ)文明。他們在新王國的初期與中期(第十八、十九王朝)時,和邁諾亞一樣只和埃及保有貿易上的關係。
 
除了上述與新王國時期沒甚麼直接關係的邁諾亞、邁錫尼文明以及實力還不致威脅埃及帝國的利比亞、努比亞之外,竟也把傳說中和完全不相干的文明都拉進來。諸如:
 
A、衣索比亞(Abyssinia)エチオピア/アビシニア
 
又稱為阿比西尼亞帝國,這個帝國在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並不存在,其前身阿克蘇姆帝國(Kingdom of Aksum)大約始於羅馬帝國時期。
 
倒是在故事中沒有提起的北方國度庫施 (KushCush,由努比亞的貴族們所建立),在卡施塔(Kashta)崛起後反過來征服全埃及,他的繼承人皮耶(Piye 、Pankhy 或 Piankhi)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
 
B、亞馬遜人(Amazones)/アマゾネス
 
只存在於希臘神話中的神祕民族,是個在目前考古資訊還無法證實的,由女王統治的女性軍事國度。
 
C、特洛伊(Troy)/トロイ
 
位於今日土耳其西北部的城邦,遺址在 1871 年發現之前,只出現在希臘的文學作品中。特洛伊城最早大約建立於 3000 BC,在考古挖掘的記錄上分為一至九(I  - IX)個階段,大家公認最接近荷馬史詩「特洛伊戰爭」的是第七階段(Ⅶab1b2b3)的a(約公元前 1300 ~ 1190 年)。現在考學者懷疑的是它在這時期的規模是否符合荷馬史詩裡所描述的那種大型城市。
 
這座城市早在青銅時期 (一至五,I - V3000 B.C ~ 公元前十八世紀) 就已是非常發達的貿易城,在漫長的時間裡似乎沒有和古埃及官方接觸的紀錄,但不排除曾透過民間的商業活動進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它在穆爾西利二世統治時期是西臺帝國的疆域。
 
最後第九階段是在公元前一世紀,由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建立,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建立之前一直是重要的貿易中心,最後消失於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時期。
 
D、納巴泰人(Nabataeans)/ナパタイ
 
又可稱為納巴提人,是在約旦、迦南南部與阿拉伯北部從事商業活動的族群。它們的起源只有來自《聖經》上的記載,因此學界對於他們早期的發展史抱持審慎的態度,大約紀元前六世紀時才有碑文出現。
 
當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薩二世(Nebuchadnezzar II)征服以色列王國之後擄走大批的古猶太人,使得以東地區(Edom,位於今日以色列猶大山區、死海的南邊)出現權力真空,讓納巴泰人得以趁機占領。首都在佩特拉(Petra,位於今日的約旦。有個著名的 Al - Khazneh 卡茲尼神殿遺址就是他們建立的),最終亡於羅馬帝國。
 
E、示巴王國(Saba)/シバ
 
根據《 聖經 》記載,示巴的位置在極盛時期的疆域含蓋東非與沙烏地阿拉伯南部地區與葉門,知名的示巴女王大約與以色列國王索羅門(Solomon,其名為「和平」之意)為同一時期的人物。而索羅門王又相當於埃及帝國的哪一個時期?學界尚在爭議中。
 
F、米底亞王國(Median)/メディア
 
位於古波斯地區。大約在西元前700 年左右,為了抵抗亞述帝國的侵略而建立,和埃及帝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G、色雷斯人(Trakya)/トラキア
 
是東南歐的一個地理和歷史區域,其疆域並不固定。現在分為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以巴爾幹山脈為界。原本只是一些零星的小部落,居住在山區的色雷斯人較驍勇善戰,曾經與亞歷山大大帝攻打過波斯 ...... 不論如何,它還是跟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無關
 
H、印度流域文明(Indus)/インダス
 
包括摩亨卓 - 達羅(Mohenjo - daro/モヘンジョ.ダロ)與哈拉帕(Harappa/ハラッパ)。
 
我看要是再捨不得踩剎車的話,恐怕會「爆衝」到古代北歐,甚至跑到古中國或古日本都不成問題,畢竟古印度都被搬出來玩了嘛!
 
 
《 王家の紋章 》與歷史現實的差距
 
1982 年出版的《王家の紋章》原版插畫集【左】。盜版的插畫集內容則是嚴重灌水

 

 
四、 綜合感想
 1976 年起開始連載的《王家の紋章》,說起來算是最早的「穿越」漫畫,也是個嚴重偏向「理想化」的愛情故事,除此以外的描寫都非常的淡薄,而且對於當時的國際局勢的設定也非常單純,使得讀者誤以為國際紛爭就是因為這種動機。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女主角凱羅爾.利多有許多滿足「少女心」的要素:〔一〕她是個美國某財團總裁的掌上明珠(上世紀 70 至 80 年代的美國對於其他國家的人而言的確是個富強又充滿生機的魅力國度),〔二〕上有兩位兄長,〔三〕因此身為獨生么女的她〔四〕備受全家人的呵護與寵愛,〔五〕同時她的身上擁有一切的優點,使得不論古代或現代,凡是遇見她的男生都會被吸引。〔六〕更巧的是,他們大多是年輕的「高富帥」,每當「公主」有難時,大家總會無條件的捨身搭救。這樣童話式的角色設定,想必也能反映出原作內心深處的渴望吧!
我依稀記得《王家の紋章》最初只是一共五集就完結的短篇漫畫,故事是以利多財團發現未知法老的陵墓,引發「法老的詛咒」為開端,到曼菲士把凱羅爾從西臺帝國救回來,她決定不再回到現代世界為止。可是隨著故事繼續發展,初期的劇情架構卻逐漸走樣,從開始的曲折而新鮮,如今早已「歪樓」:本該受到詛咒悲劇的凱羅爾,回到上古時代卻被當成珍稀生物一般地被各國抓來搶去,曼菲士不但沒有致她於死,還為此成天不理國事追著她到處跑,整個古代世界的君王也都因凱羅爾而陷入瘋狂;新人不斷出現,舊人恩怨未了,目的和動機又過於簡單,「報仇」、「暗殺」常掛嘴上,永無採取行動的機會 ...... 這樣反覆循環又「公式化」的發展,看久了真的會讓新鮮感逐漸變質。
現在有哪些人還記得或關心原先初始的設定?穿越時空的媒介「咒術板」早已不知去向,只要凱羅爾意外墜落、「奇檬子北宋」,窄窄的尼羅河便成為她來去自如的「時光機」,絕對沒有溺斃的風險;槍傷沒有復原可能的伊茲密王子似乎早已遺忘怨恨曼菲士的初衷(妹妹米達文/ミタムン在埃及失蹤),好似含冤而逝的妹妹根本不存在(屎得真不值啊!);那位鍾情於愛西絲女王的曼菲士貼身武官米奴耶(ミヌーエ),只因為不是主要角色就失去後續的感情進展,甚至與他的母親女官長納芙德拉(ナフテラ)也毫無互動;伊茲密的忠心僕人兼間諜路卡(ルカ)永遠不會被識破,曼菲士的木乃伊依然下落不明。還有,那位菸不離手的賴安.利多(ライアン.リード) 對於凱羅爾的關懷與寵溺早已超出兄妹之間的正常情感,這個問題總得交代清楚吧?
當劇情進展到拉格修與愛西絲 (這位女王似乎忘了自己是始作俑者,還經常做出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共謀把凱羅爾拐騙到巴比倫、出現月蝕的時候,原作曾經考慮過要終結連載,可惜故事線的枝節就像是八爪章魚一樣的無限延展到今日的結果,上述問題恐怕已是無法說清楚啦! 
 
集英出版社 盜版版本第 24 集.jpg
《尼羅河女兒》曾經一度打出「超越三千年時空的戀情結局是 ……」,右邊被抹去《王家の紋章》的原書名依然可辨,而且一看就知道這是直接從雜誌上拆下翻譯、印刷的品質。
 
從「畫技」來看,作者除了主要角色的畫風細膩之外似乎不大會處理現代的背景與交通工具,只好隨便找一個深色的網點(我目測這些「平網」大約有 30 % ~ 40 % 之深)或是畫出一堆煙霧把這些不擅長畫出的東西掩蓋過去。以我的經驗來說,當時雖然沒有方便的網路可查,但只要勤於收集那些交通工具與街景圖片等資訊,還是可以畫得很好(這些都可以讓助手代勞),必要時連組合模型都可以成為作畫參考。
至於古代背景方面的處理是很美輪美奐,但是真的說到「考據」好像又不完備。這裡隨便舉幾個例子:古埃及只有正式場合才會把文字書寫在紙莎草紙上(其他的書寫媒介還有木片、石頭、皮革或陶片、麻布 …… 等),因為它是昂貴的書寫材料。西臺帝國和其他近東各古國則是把文字刻寫在黏土板 Clay tablet,也可稱它為「泥簡」) 上;國際外交用語是阿卡德文(Akkadian language,楔形文字)而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軍事方面,以故事「初設」的年代而言,馬匹只是用來拉動戰車等交通工具,而不是讓人類騎在背上的,因此當時的軍事組織尚無「騎兵」的概念,直到大約是新王國時期的末期(19 王朝後期至 20 王朝)才出現騎在馬匹上的信使與偵察兵。另外,當巴比倫出現月蝕的時刻,各國因時差與方位的關係是否還能夠看到「一樣的月光」這樣的小細節也都被忽略了。
用「創作」的觀點來說,劇情的安排與背景的設定浪漫一點無可厚非,不過因為它是一部極受歡迎的漫畫作品,所以還真的有不少人被誤導。反之,也有許多讀者因此引發對於這個上古文明的濃厚興趣與好奇心,進而踏入古埃及文明的學術研究殿堂,我想這才是這部「穿越大戲」最大的貢獻!
總之,《王家の紋章》在整個故事結構上,史料考據的比例非常低(還是有一些啦!),而且內容早已和歷史脫鉤,只任憑作者的自由想像。希望大家在欣賞漫畫之餘,麻煩請把「史實」暫時拋棄吧!
arrow
arrow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