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老圖唐卡蒙的黃金面具和陵寢原是為皇后娜芙媞媞準備的嗎?( 圖片源自網路搜尋 & PS 合成 )
 
圖坦卡蒙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謎團,就連他的墳墓也是。這座現在編號為 KV62 的陵墓在他過世後不久曾有盜墓賊光臨過,只是損失不多,陵寢可能經過視察後又重新封閉。儘管關於他的死因爭議不斷,但它之所以能夠安然度過千年的時間,倒是有一個比較可靠的說法。有學者以地質學的角度加以研究,證明後來有一場異常的豪大雨所夾帶的大量泥沙,把剛好位於帝王谷最低處中心的陵寢上方完全淹沒,才讓它幸運地逃過再次被盜掘的命運。
這種假設頗為合理,因為拉美西斯二世與其他眾多陵墓也有被大水沖刷過的痕跡。加上另一個已知原因:後來拉美西斯六世下令在旁邊,原為拉美西斯五世的 KV9 擴建為己用時,監工主管把臨時的辦公小屋蓋在這座被徹底遺忘的陵寢之上,因此它就這麼默默地度過好幾個世紀,直到被那位不屈不撓的英國業餘考古學家霍華.卡特發現。
早年就有人覺得 KV62 的規制並不符合墓主身份,它也是帝王谷( Valley of the King )中最小的法老墓穴,這或許與他死亡和下葬時間過於倉促有關。環顧這裡的每個墓室只有停棺的房間才有壁畫,它算是這座陵墓中最大的空間。其他地方四周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都是光溜溜的。位於前廳右方,通往停放棺木的厝室那片牆前,站著一對「 黑守衛 」的左邊角落,還遺留著當時為了把巨大的棺柩搬入窄小的廳室而鑿掉牆角的修補痕跡,因此推測他的陵寢遭到調包。在檢驗科技尚不發達,還盛行「 謀殺論 」的那段時期,人們猜測另一座地處偏遠的 WV23 才是他真正的永恆居所,其墓主正是那位據信是皇后娜芙媞媞的父親,在傳統觀點上被認為是「 邪惡的篡位者 」 —— 艾( Ay )。
 
這個問題近年來有了新的觀點。娜芙媞媞的胸像舉世聞名,發掘出土之後的故事也很有意思:1912 年在阿瑪納發現這尊作品的德國籍的考古學家,對它可說是一見鍾情。當時埃及政府規定要把古物全數歸還,他卻寧願歸還其他東西也不願把雕像留下,如今這件美麗的傑作是德國柏林博物館島,新博物館( Neuen Museum )的「 鎮館之寶 」。
以往大家只是讚嘆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製作工藝精湛,但幾乎沒有人想要去認真追究它是否真的就是這位法老生前的相貌。有論點指岀它並非直接以整塊純金雕塑,再鑲入其他貴金屬的完成品,而是由連著脖子的臉孔、雙耳、頭巾裝飾的前後面、禿鷹與眼鏡蛇、飾領和假鬍鬚等「 零件 」拼裝而成,就像組合塑膠模型一樣。
此外,就在圖坦卡蒙另一個名字 Nebkheperu - Ra 的地方,殘留著疑似娜芙媞媞之名的蛛絲馬跡;禿鷹和眼鏡蛇是守護上下埃及的雙女神,一般來說是皇后而非法老的象徵,他們的額頭上通常只有眼鏡蛇;利用最新的臉部辨識技術,以胸像來比對黃金面具的容貌,結果相似度居然高達 80  % ......
這些線索讓埃及學家尼古拉斯.里夫斯( Nicholas Reeves )在 2015 年時大膽推測 KV62 可能原本是準備給娜芙媞媞住的,至少圖坦卡蒙的部分陪葬品應該是她的東西。的確是有部分的學者認為這位冷豔的美女皇后曾經短暫治理過埃及,可惜她的結局在歷史中已無法查考。是被罷黜還是遭到不測?如今她的「 芳蹤 」依然成謎。
嗯 ⋯⋯  看看人家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 )為他心愛的皇后妮菲塔莉( Nefertari )建造的 QV66 就知道,即使是專為皇后( 或女王 )準備的陵墓也不應該那麼小氣寒酸吧?
尼古拉斯.里夫斯的主張還不只這項,他透過西班牙的藝術和保存專家 Factum Arte 進行詳細掃描的結論,認為在厝室也就是北牆和西牆後面還有房間,他相信這兩個房間藏有娜芙媞媞的木乃伊或相關文物,只是再做進一步的聲納探測結果, 就和原先被各界高度期盼的 KV63 那般,令人大失所望。
KV63 是 2006 年發現的新「 陵寢 」,裡面的七具棺木之中有兩具適合小孩與嬰兒。兩具成人棺木和小孩的棺材配有黃色的喪葬面具,其餘都是黑色。有人認為那些黃色面具可能是為女性設計的。這裡沒有半具木乃伊, 所有的物品都是與防腐過程有關的保存材料。房間裡還有二十八個大型儲存罐,罐子曾經被慎重地進行密封處理,其中十二罐被驗出的內容物包括木頭,種子,貝殼,碳,各種陶器,小動物骨頭,紙莎草碎片,泥盤,泥封和麻繩或繩索之類的小東西。由於它的位置靠近 KV62,兩者也都被掩埋在相同的洪水層,因此一般猜測 KV63 也許是圖坦卡蒙和他家人埋葬時的主要防腐用品藏匿處,若是要研究新王國時期的喪葬文化,這裡還是有研究的價值。  
 
圖坦卡蒙的陵寢自從在 1922 年完整出土時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中不只是古埃及學領域的學者專家們,還有一般對於古埃及文明有興趣的廣大群眾。雖說在學術上的待解之謎與爭議還是不少,可是歷年來每當有重大的理論發表都會得到極高的關注,媒體也會大肆報導。隨著科學分析的工具不斷進步,新論述的發表時間間隔似乎也有縮短的傾向。我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更多新發現與研究成果出爐,但也衷心希望這些觀點是經過長時間的耐心論證,而非急就章、作秀式的公諸於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