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吸血鬼的世界

Bela Lugosi(1882 – 1956 ,右 )演活了布蘭姆‧史托克的卓九勒伯爵( 1931 )

 

隨著《暮光之城》系列造成的旋風,「吸血鬼」又重新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其實只要勤快點,沒事多多請教「辜狗」大神或是「維基」大師就可以知道,吸血鬼的傳說自古以來就有,而且遍及世界各地。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在早期並沒有「吸血鬼」一詞,其源頭應是從十八世紀之後才產生。如果從醫學病理的角度去詮釋,則認為它與狂犬病和「紫質症」有關,因為這兩種疾病的症狀都和我們現在所看到作家賦予吸血鬼設定的特徵很相似:嗜血、畏光、怕大蒜(因為它的氣味太過刺激),還有臉色蒼白等,正好狂犬病的大流行就發生在十八世紀,但看起來紫質症的病徵更類似吸血鬼的傳說。吸血鬼會怕十字架的原因跟信仰有關,如果他還是人類時完全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那麼這些宗教物品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卓九勒.jpg

《卓九勒伯爵》小說和 1931 年的電影版海報

 

關於吸血鬼的作品我看得並不多,只知道把他們描寫成具有貴族氣息、長壽(雖然還是類似疆屍的活死人)又具有智慧和擅長魔法,成為現代吸血鬼創作「標竿」的始作俑者,正是布蘭姆.史托克 Bram Stoker ( 1847 – 1912 )混合了維多利亞式的愛情與哥德式的恐怖小說《德古拉伯爵》(Dracula,又譯為卓九勒伯爵,1897 年發表)。雖然小說裡沒有特別指明,但這個不死怪物是以哪一位歷史人物為樣本,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不知道的趕快去請教維基大師!別懶惰 ~)

小說裡的卓九勒伯爵力大無窮,不怕武器攻擊(銀製的子彈除外)、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天氣與小動物,例如狗、狼、鼠和蝙蝠等;所以他可以化身成一團霧氣也能任意變換大小、來無影去無蹤,可是他卻無法脫離世俗的生活,思維甚至一直停留在自己生活的中古世紀;他只吸取美女的鮮血,讓她們死後成為『活死人』繼續製造徒子徒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隨便侵入私宅,除非這間房屋的主人主動邀請入內。

卓九勒和「小朋友」們的罩門正是我們熟悉的陽光和小雨 …… 就是水啦,大蒜花和十字架可以趕走他們;白天趁其熟睡時用木樁毀掉心臟、砍下頭顱或是塞入滿嘴的大蒜就可使他化為灰燼永不超生。

此外,那位協助消滅吸血鬼的亞伯拉罕.凡赫辛教授(Abraham Van Helsing),在之後的相關作品中亦逐漸演變成為「吸血鬼獵人」。

從今日的眼光看來,我們大概體會不到這部作品的恐怖與驚悚,就像閱讀《歌劇魅影》一般,因為我們的膽子早已被其他更誇張的同類創作給養大了。

 

吸血鬼德古拉.jpg

趣的漫畫《吸血鬼德古拉》( 舊版的書名是《吸血鬼在日本》)

 

之後,卓九勒伯爵本身又繼續衍生出許多種族活躍於大螢幕、文學創作與動漫作品中。雖然他們在這些作品中的形象與淵源五花八門,但特徵往往又明顯的增加一項:美形與神祕感,就像外型越美麗、越是吸引人類的動植物或昆蟲就越危險一般,有時還擁有壯碩、健美的身材。

當我看到《卓九勒伯爵》裡所描述的伯爵形象,就會讓我想起手塚治虫的《吸血鬼在日本》(ドン.ドラキュラ,1979 年發表 、新版漫畫名為《吸血鬼德古拉 》)裡的造型。在這部漫畫作品中,這位吸血伯爵有一位長相醜陋、獨眼駝背的忠心僕人伊可爾(イゴール)和善體人意又乖巧的女兒巧克拉。

這裡有許多令人噴飯的趣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卓九勒伯爵不但會打扮成女生還會捐血;挑食的他只喜歡美女的鮮血,不過對於人類的食物像是泡麵和血淋淋的牛排亦不排斥;還會一邊暢飲冷凍血液一邊欣賞深夜(成人)節目,尤其是他被陽光照射化為灰燼時,女兒巧克拉(チョコラ)會趕緊拿著吸塵器把灰燼收集起來灑進棺材裡,然後以沖泡速食麵的方式讓老爸復活的創意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特別一提的是,德古拉不怕銀子彈。另外,這裡也有個死對頭 —— 凡赫辛教授,不過很漏氣的是,他有非常嚴重的痔瘡。

可惜這部讓手塚大師畫得很起勁又愉快的作品只連載半年就結束,故事還在蘊釀中就草草結束真的十分可惜。或許是當時這部作品發表時正逢世界性的吸血鬼的熱潮,許多相關電影或是文學作品在此時出版或上映,讓人不免批評此部作品的部份創意有抄襲之嫌的關係吧?!

 

1992 吸血鬼.jpg

《吸血鬼》的電影海報和DVD包裝。它在網路電影資料庫裡的評價和《夜訪吸血鬼》不相上下

 

另外,在 1992 年時,也有一部以布蘭姆.史托克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吸血鬼:真愛不死》(Bram Stoker's Dracula)也很好看。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雖然節奏稍快,或許沒有看過小說的人會搞不清楚部分場景的突然轉換,但編劇也補足原著小說裡面所沒有交代清楚的一些細節,例如女主角米娜.莫瑞(Mina Murray)為何被吸血鬼襲擊之後還能與之心靈相通,讓凡赫辛教授等人得以知道吸血伯爵在倫敦失敗之後的逃亡行蹤,但她那情同姐妹的好友路西.威斯騰納(Lucy Westenra)卻不幸的成為犧牲品、精神病患倫飛德(R.M. Renfield)在發瘋之前是什麼身分,為何奉德古拉為「主人」…… 等。這部片還把小說裡只有點到為止的情色和一點血腥描寫加強許多,所以被列為限制級的電影。可我覺得程度還能接受。

德古拉伯爵在這裡不再只是毫無緣由的殺人怪物,他也曾經有血、有肉、有感情。驍勇善戰的伯爵原本有一個愛妻,卻因為聽信土耳其人散播他已經戰死沙場的謠言而殉情自盡,教士卻說自殺的人將不會得到上帝的祝福。傷心欲絕的德古拉認為自己拼命保護教會卻得到上帝如此不公的對待,憤而投身黑暗成為永世受到詛咒的不死族 ——「The Blood is the Life」血即生命,正是這個嗜血族群的寫照。

這部由《教父》的導演 Francis Ford Coppola 所執導的電影裡,演員卡司的陣容還蠻堅強的:扮演的主角德古拉.弗拉德三世的 Gary Oldman 正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天狼星.布萊克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的 James Gordon女主角米娜由 Winona Ryder 飾演Keanu Reeves 扮演米娜.莫瑞的未婚夫強納森.哈克(Jonathan Harker)。他好像是在兩年後(1994 年)才因為 《捍衛戰警》(Speed)走紅的吧?而凡赫辛教授則由 Anthony Hopkins 飾演。

恢復年輕的德古拉伯爵,造型簡直就和天狼星.布萊克在《哈利波特》第五集裡的樣子差不多,而且年老和化身為狼人(or 吸血蝙蝠?)的伯爵似乎也都由 Gary Oldman 一個人裝扮,這些都讓我的印象深刻。

 

安萊絲.jpg

安‧萊絲的「吸血鬼編年史」系列,我手中只有這兩本

 

當然,說起吸血鬼的相關小說就不能不提到 安.萊絲(Anne Rice 1941 - 2021)。

《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The Vampire Chronicles ,1976 年發表)是導引我「正式」注意到這個族群的第一部作品。說到這部作品,大家或許第一個會想到的是 1994 年,由三大帥哥所主演的電影吧?這部作品是安.萊絲出道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第一本吸血鬼小說。之後她還寫出九部相關作品:

02. The Vampire Lestat (吸血鬼黎斯特,1985)

03. The Queen of the Damned (天譴者的女王,1988)在 2002 年時也改編為電影,片名為《魔咒女王》,由已故女歌手 Aaliyah(1979 – 2001) 和 Stuart Townsend 主演,可是聽說 …… 這部電影的「氣勢」比起《夜訪吸血鬼》可是差得多啦!

04. The Tale of the Body Thief (肉體竊賊,1992)

05.  Memnoch the Devil (惡魔蔓諾克,1995)

06. The Vampire Armand (吸血鬼阿曼德,1998)

07. Merrick (梅瑞克, 2000)

08. Blood and Gold (聖血與純金,2001)

09. Blackwood Farm (布萊克伍德莊園, 2002)

10. Blood Canticle ( 血液頌歌,2003 )【註】

以上統稱為吸血鬼編年史(The Vampire Chronicles)系列。它們可以當作獨立的故事來閱讀,但每個部份卻又環環相扣。

前六部除了獨立的篇章《惡魔蔓諾克》之外都有繁中版。不過目前只有《少年吸血鬼阿曼德》,其他都已經絕版,要找書只能從簡體版下手。《夜訪吸血鬼》會有再版的計畫,從網路上觀看書籍簡介之後,我還真希望他們能夠把這系列的小說全部重新再版哩!老實說我也只看過《夜訪吸血鬼》和《少年吸血鬼阿曼德》而已。

 

電影.jpg

《夜訪吸血鬼》與《魔咒女王》電影海報

 

以往吸血鬼的創作多半都是以血腥、殺戮和消滅為主的描寫,甚至不乏被虐、受虐和情色內容,還有些「BL」的成分,而安.萊絲的作品也有。不過我個人認為至少這兩部作品的尺度尚可,沒有什麼特別過火的搧情和殘忍。

自古以來人們就嚮往長生不老,不過一旦擁有了這種永恆的生命,孤獨地看盡滄海桑田以及人世間的更佚又有何種感受?她的第一部作品《夜訪吸血鬼》就是這樣跳脫以往恐怖驚悚的框架,站在吸血鬼自身的立場,不斷地反思、探討永恆生命對他們自己的意義,獵殺人類的瞬間體驗為主軸的「人性化」情節,讓這部作品意外地成為暢銷作品,並在十八年後改編成由 Brad Pitt、Tom Cruise 和演技精湛的 Kirsten Dunst (當時為童星)主演、Antonio Banderas 客串的電影,演員陣容也是很「強大」的。

 

夜訪吸血鬼.jpg

 

安.來絲所建構的吸血鬼世界非常完整,好像這世上真有這個族群存在似的。他們也和傳統的設定一樣男的帥女的美,眼中所流出來的液體是血淚;處於飢餓狀態時臉色蒼白、光滑得像大理石而體溫冰冷,一旦吃飽後就與常人無異;白天睡在棺木裡、懼怕陽光與火焰的吞噬,但對於十字架並不會有不適感,甚至在夜間也可以光明正大的進入教堂;既不會變成蝙蝠也不能化作煙霧,木樁穿心更是無稽之談。

當他們對於永恆的生命產生厭倦,或是自覺不能適應當代的生活時,就會選擇以自焚或是其他的方式自我了結;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個性,選擇獵物的對象也就不一定是逢人就殺,或是專挑美女下手,有的吸血鬼只會挑上罪大惡極的邪惡之徒作為飽餐一頓的對象,也有像路易斯(Louis)這樣對於殺人的行為抱持懺悔想法,甚至有憂鬱症的傾向的吸血鬼,所以他經常以動物的鮮血為主食,可終究還是「本性難移」,畢竟這是不死族的天性。

在吸食血液之前,有的人會先玩弄獵物後再下手,例如先博得人類的好感與信任,或是先調情一番,也有的吸血鬼不囉唆,直接了當地解決。但他們絕對不能吸食心臟已經完全停擺的死人血液,否則會危及自己的生命。

吸血鬼們一定會有「老師」,也就是轉化他們的人得擔負起傳承一切經驗與知識的責任。不過這位穿插整個系列的主角黎斯特(Lestat)可就沒有花費多少心思和耐心指導他的「徒弟」路易斯,讓他對黎斯特有所抱怨,也引起克勞蒂亞的殺機。

事實上黎斯特並沒有如路易斯以為的那樣的玩世不恭和膚淺,深藏不露的他也許是因為徹底看透不死族所有的秘密,在不能完全揭露的情況下,只好選擇過著有如自我放逐的生活,這些秘辛也許會在他的自傳《吸血鬼黎斯特》中揭曉(趕快再版吧!!!)。路易斯直到與阿曼德相遇之後才發現自己確實誤會了黎斯特。

另一方面吸血鬼們也有該遵守的誡律,例如:

不可以挑選年幼的人類作為轉化的對象

那位在生理上永遠長不大、但心智卻日臻成熟的女孩克勞蒂亞(Claudia ,小說裡的年齡是五歲 ),儘管她的心智已和成人無異,但她那幼兒般的身軀並不能獨立生存、照顧自己。這樣的畸形成長也讓克勞蒂亞日漸心生不平,開始怨恨轉化自己的兩個男人。後來她愛上路易斯,逐認為這一切都是黎斯特所造成,同時她也和路易斯一樣相信世上一定還有其他同類,為了徹底擺脫黎斯特的控制而想出謀殺計畫。

過於古老的吸血鬼不該創造新人

永遠十七歲的基輔人阿曼德(Armand)是由擁有藝術氣息的馬瑞斯(Marius)所轉化,由於他是活過千年以上的吸血鬼,所以阿曼德的能力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強大,新生的吸血鬼往往承受不了這種與日俱增的能力。他之所以告訴路易斯,除了自己之外就沒有比他更老的吸血鬼(他已存活四百多年),是因為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師尊馬瑞斯和其他一樣古老的吸血鬼是否還存活著。

每個吸血鬼社群必須要有一個領袖

任何一個吸血鬼的社群一定得要有個首領,以便管理當地所有的吸血族群。他的權力在於決定是否要創造新的吸血鬼,也必須全程監督。所以阿曼德前往巴黎領導群龍無首的新生同族,經營黎斯特留下的一座古老的劇場,成為出色的「吸血鬼劇院」。

吸血鬼的血液只能給予美麗的族裔,不可贈與醜陋的形體

人類不管男女,一旦被轉化為吸血鬼之後在生理上就沒有性別之分。他們可以同時愛上女性或是男性,不過這種「愛」不是指人類那種性慾上的歡愉,而是屬於精神層次的。對他們來說最大的肉體歡愉來自於殺人的瞬間,所以吸血鬼之間的「愛人」是指可以共同生活、彼此談得來、適合一起行動的伴侶,就如我們說的「投緣」、「麻吉」,這無關外表上的美醜與年齡。但這種相處的模式常常會被刻畫得比較曖昧,有些甚至還會給人一種 BL 、GL 或是雙性戀的聯想。

他們會把自己中意的人選轉化回同類,但不像《暮光之城》的卡萊爾只挑選徘徊生死之間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人,也不似《卓九勒伯爵》的傳說那樣,人類必須被攻擊三次才會成為不死族。吸血鬼們只要吸食受害者的鮮血之後再讓他反過來喝下自己的血液即可,這種行為有個暱稱叫做「黑暗的餽贈」。也許他們只挑選帥哥美女作為自己的族裔吧!

不可向人類世界洩漏自己的身分

吸血鬼畢竟是少數族群,一般來講他們的能力絕對在人類之上。他們可以不吃不喝(人類的食物),力量、視力與速度都超越正常人,擁有讀取對方心思或是預知未來等超能力,亦不受病菌侵襲。資深一點的吸血鬼甚至可以飛翔,或瞬間移動到想抵達的目標,可是也不是沒有足以被消滅的弱點。假如吸血族的存在被世人知曉,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就會有滅族之虞。

禁止殺害同類

顧名思義,這種行為對於這群少數族裔而言沒有半點好處。當一位吸血族違背這些誡律,而且惡性重大,身為族群領袖還是有權力決定將之處刑,最重的懲罰當然就是徹底消滅。

這其中罪不可赦的禁忌就是最後兩項,例如克勞蒂亞用計殺害黎斯特(雖然他沒死)就是犯下這種不可原諒的罪行。不過,克勞蒂亞和路易斯根本不知道還有這些誡律的存在,阿曼德也沒有下令將她處死,而是他麾下的吸血鬼們擅自做的決定。

 

歷史學家.jpg

《歷史學家》是以布蘭姆‧史托克的《卓九勒》為基礎而創作的精采故事

 

另一部在 2005 年由伊麗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 Kostova)發表的《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是以布蘭姆.史托克的《卓九勒伯爵》為基調所衍生出來的小說。由於其內容考據嚴謹,橫跨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的歷史,以及介於哥德式、驚悚、偵探冒險與遊記、歷史之間的寫作風格而大受歡迎。

此故事是描寫一位少女無意間發現父親有一本只有龍圖案的無字天書 —— 「龍之書」和幾封怪異的信件,意外捲入來自中古世紀最驚心動魄的秘密,並發現自己與這位伯爵的關係。惡名昭彰的卓九勒伯爵一直徘徊在現世,而且無所不在。他是曾是歐洲中古歷史上最殘忍的君主與戰士,亦是喜歡收集史書、博學多問的歷史學家。

假如布蘭姆.史托克的吸血鬼太過虛幻、不切實際,那麼這本《歷史學家》的「穿心魔」就像是隱藏在週遭,隨時可以偷聽我們的話語那般真實。

我覺得這本厚達六百多頁、故事進行的節奏不算快,又包含許多歷史考據與線索的小說,似乎考驗著讀者們的耐心。然而這絕對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吸血鬼小說,如果大家期盼裡面有什麼決鬥、嗜血或是情色、暴力的場面,恐怕會很失望。不過看完之後,說不定你也會想要來個東歐諸國之旅,追尋卓九勒的足跡呢!

在中文版本出版之初(2006 年)就聽說過新力哥倫比亞旗下製作《神鬼戰士》與《藝妓回憶錄》的大製片露西.費雪拍成電影,不過至今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暮光之城系列.jpg

史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系列

 

此外,這幾年最夯的吸血鬼小說,就是《暮光之城》系列了。主角之一吸血鬼愛德華.庫倫和他的家族其實就類似《夜訪吸血鬼》的路易斯,是個以動物鮮血為主食的「素食」吸血鬼。

比較創新的是,這套小說裡的不死族已更進化到可以永不睡眠(所以住處房間沒有床鋪或是棺木)也不懼怕陽光,眼珠的顏色可以隨著情緒變化。他們之所以盡量避免在陽光下現身的理由只是怕那鑽石似的肌膚會洩漏了身分,就像吸血鬼編年史系列的誡律之一 —— 絕對不能讓人類知曉吸血族的存在。

他們不能擅自創造新的吸血鬼,因為身強力壯的新手狀況很不穩定,而且會互相殘殺、擾亂這個世界的秩序。創造「不朽的孩童」也是被禁止的,這個理由和安.萊絲筆下的吸血鬼誡律很類似:身體永遠長不大。不過稍有不同的是,這些小吸血鬼的情緒無法捉摸,情緒惡劣時,他們的力量足以毀掉半個村莊,更糟糕的是小鬼們的食量很大,似乎永遠不會飽足,而且任何語言都無法約束他們 …… 只不過他們的心智不曉得會不會像克勞蒂亞那樣隨著時間成長?

另外,《暮光》系列裡的吸血鬼「家族」只是少數,而且總是有一個足以君臨世界的統治階級,擔任執法者的角色。大部分的不死族比較喜歡單獨或是成雙成對地行動,而不像吸血鬼編年史系列那樣,每個吸血鬼都有屬於自己的群體。不過這套小說更進一步地以禁忌之戀的情節為主軸,因而在高中女性的讀者群之間造成轟動。

 

暮光之城 電影海報.jpg

 

吸血鬼本身並非完全是邪惡的,畢竟他們在轉變之前也是人類,而保有一絲人性。然而即使心存善念的不死族,「理性」往往還是抵不過「本性」的誘惑。有些吸血鬼知道不應該殺害無辜的人,像是《夜訪吸血鬼》的路易斯時常反思這種行為,而《暮光之城》的庫倫家族甚至會拼命抑制吸食人血的本能。

假如人們認為吸血鬼獵殺人類的生存本能是邪惡的罪行,那麼擅長製造殺戮與爭戰的人類本身呢?這就有如《吸血鬼在日本》巧克拉的狼狗母親對她說的:「妳不覺得現在的人類比我們更像殺人犯嗎?」

你還想被吸血鬼咬一口嗎?

 

【註】

2021 年 12 月 11 日病逝的安.萊斯的「吸血鬼編年史」系列還有後續三部作品:

Prince Lestat (黎斯特王子,2014)

Prince Lestat ant the Realms of Atlantis (黎斯特王子與亞特蘭提斯王國, 2016)

Blood Communion :A Tole of Prince Lestat (血聖餐:黎斯特王子的故事,201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IEVAN 的頭像
    ANNIEVAN

    小廢柴雜記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