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號 400 與 401 的奧林匹克號、鐵達尼號模型

 

大家都熟知鐵達尼號,卻不太知道她是奧林匹克級的第二艘郵輪。奧林匹克號、鐵達尼號與不列顛號三巨輪,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法律上的名稱為 Oceanic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針對主要對手丘納德輪船有限公司(Cunard Steamship Company Ltd,又稱為冠達郵輪所推出的三艘快速郵輪 ── 露西塔尼亞號(RMS Lusitania 1906 - 1915)與茅利塔尼亞號(RMS Mauretania 1906 - 1934)、阿基塔尼亞號(RMS Aquitania 1913 - 1950)而設計。相較以「速度」見長的三艘郵輪,奧林匹克三郵輪強調的卻是「巨大」和「奢華」。

 

RMS Lusitania ( 1904 - 1915)

 

RMS Mauretania ( 1906 - 1934 )

 

RMS Aquitania ( 1913 - 1950) 

 

這三艘姊妹船是哈蘭德與沃夫Harland & Wolff造船廠所建造。船隻的機械零組件若沒有直接漆上船名,就會以這些建造順序的編號代稱之,所以這三艘巨輪就是第 400401 和 433 號。如今這命運多舛的三艘巨輪,兩艘長眠於北大西洋與愛琴海的海底,另一艘早已化成廢鐵消失,現在只能在檔案照片裡和珍貴的影片中一睹丰采:

 

皇家郵輪「奧林匹克」RMS OlympicNo. 4001910 1935

 

1908 年 12 月 0開始建造,1910 年 10 月 20 下水,1911 年 0月 31 完工,1911 年 0月 14 日展開首航(我所標註的船舶年限均以下水的時間起算,至解除服務的時間為止)。

 

奧林匹克號首航前,船上幹部的合影:下方英文說明的錯誤,造成人們因不察而誤解。照片裡面只有三個人轉往鐵達尼號服務,船長【前排右二】、一副【前排右一】和乘務長【後排最左】,而且都不幸罹難

 

 奧林匹克號是二十世紀初第一艘劃時代的巨輪,因此打從建造期間就備受各家媒體的矚目與追捧。相反的,身為「老二」的鐵達尼號在當時就被冷落許多。所以至今留下來的檔案照片或影片大多是屬於奧林匹克號的,由於鐵達尼號的外觀和她相差無幾,一般人若不仔細觀察,是很難從照片中分辨出兩者的差異。

 為了方便留下歷史記錄,奧林匹克號在建造階段後期會被漆成淺灰色系,目的是突顯船體的細節與線條,是當時推出新一級的第一艘船舶常用的慣例。等到下水後進行舾裝階段,就會恢復白星線的原色系:船底紅、船身黑,中間橘黃色細線條,上層甲板與建築外觀白色,煙囪為鵝黃與黑色的標準塗裝。

 白星線的船舶名稱都是以〝ic〞作為字尾。例如:OlympicTitanicBritannicNomadicOceanicTraffic …… 等。

 

奧林匹克號與霍克號的「傷勢

 

HMS Hawke ( 1891 - 1914 ) 02.jpg

巡洋艦霍克號(HMS Hawke 1891 -1914 )

 

 1911 年 0月 20 ,奧林匹克號之所以會遭到巡洋艦霍克號(HMS Hawke 1891 -1914)的追撞,是因為兩船距離過近,使得奧林匹克號無意間就像巨大的吸鐵,產生「白努力效應」(Bernoulli's principle),因此兩船的船員們再怎麼使出渾身解數地控制都無法阻止意外發生。

追撞後的奧林匹克號的右舷推進器傳動軸和兩個吃水線以上的防水隔艙受損,霍克號則是船艏整個偏向右舷變形全毀。

 由於調查庭判決撞船事件的責任過失在奧林匹克號,使得白星得面臨龐大的法律訴訟費用和船舶維修成本。為了盡快讓奧林匹克號重新加入航運服務替公司賺錢,哈蘭德與沃夫造船廠只好先把鐵達尼號上的推進器傳動軸挪給她使用,如此原本估計需要花上六個星期的時間維修,現在只要兩星期就 OK 了。

● 1912 年 0月 24 奧林匹克號從紐約向東航行時掉落一片螺旋槳俥葉,0月 0再次返回貝爾法斯特修理。新的螺旋槳俥葉再次從還在舾裝階段的鐵達尼號上取下,所以鐵達尼號原定 1912 年 0月 20 日的首航,延遲到 0月 10 

 

1912 年 0月 0日上午,奧林匹克號【左】在貝爾法斯特的乾船塢進行維修,與鐵達尼號【右】停泊在裝修碼頭

 

接替愛德華.史密斯擔任奧林匹克號船長的 Herbert James Haddock ( 1861 - 1946 )。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鐵達尼號的第一任船長,在 1912 03 25 日至 31 日短短的六天任期內負責為她的首航做好準備

 

 奧林匹克號在 04 月 13 日下午三點從紐約港返航,原本乘客與船員們都熱烈地討論和期待著嶄新的鐵達尼號,可能將在航行中與自己遙遙相望,可惜 ......

 鐵達尼號沉沒後,正從紐約返回英國、趕來救援的奧林匹克號曾向卡佩西亞號(RMS Carpathia 1903 - 1918,另譯「喀爾巴阡山」號)提議分擔載運倖存者的善後工作,卻以「兩者的外型幾乎一模一樣,倖存者看到這艘『幽靈船』將會引起恐慌」為由被拒絕。因此她只好繼續按照預定的行程在 21 日返回南安普敦港,途中船上一切的音樂會都暫停,同時降半旗致哀。

 奧林匹克和鐵達尼一樣沒有足夠的救生艇,使得鐵達尼災難過後餘波盪漾。

1912 年 0月 24 ,奧林匹克正要從南安普敦駛向紐約前,船員們擔心折疊式救生艇的安全性而引起抗議罷工。他們要求替換成傳統的木製救生艇,卻遭到白星的管理階層拒絕,並強調這些救生艇已經通過貿易委員會的測試,安全無虞。由於持續的罷工導致船班停駛,公司不得不另外聘用新的非工會船員。後來貿易委員會邀請罷工代表見證重新測試的結果,只有一艘不合格。

總之,最後的結局是大部分的人重新上工,但也有少數的船員還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結論,也不信任那些沒有經驗的新進非工會船員而離職。奧林匹克號的新航程也因此延期至 0月 15 ,好讓公司有時間可以補足加入工會的新船員和新的救生艇。

05 月 22 日船抵達紐約時,奧林匹克的安全性同樣得接受美國國會的參議員檢驗,結果使負責船難事件調查的參議員感到滿意。

 1912 年至 13 ,奧林匹克號進行一系列的整修與改裝。包括增加一個水密艙、延長從鍋爐室到發動機房的內層船殼,還有隔水艙的高度提高至 層甲板。內部的裝潢方面,主要是增設巴黎人咖啡廳和兩間鐵達尼號獨有的「百萬富翁套房」。當然,從外觀上看來救生艇的數量已明顯增加。

 

戰列艦大膽號(HMS Audacious 1912 - 1914

 

19141027 HMS Audacious crew take to lifeboats.jpg

大膽號的船員正在疏散至奧林匹克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大膽號(HMS Audacious 1912 - 1914)於 1914 年 10 月 27 出港訓練時在愛爾蘭以北海域觸雷,奧林匹克號收到求救信號趕赴現場救出 250 名船上人員,她和另兩艘趕來救援的巡洋艦和驅逐艦試圖將受損嚴重的大膽號拖曳回港,但經過三次的努力仍告失敗。英國政府企圖掩蓋大膽號的損失,奧林匹克上的船員與獲救人員一度被限制上岸,直到 11 月 0才解禁。

● 1915 年 0正式被海軍徵用,開啟為期四年又三個月的戰時服役生涯。

 

Bertram Fox Hayes  (1864 - 1941 )

 

19150924 - 191908 HMT Olympic in 1917.jpg

一戰期間披上迷彩塗裝的武裝運兵船奧林匹克號

 

 1915 年 0月 24 拜爾特拉姆.福克斯.海耶斯(Bertram Fox Hayes1864 - 1941)被任命為奧林匹克號的船長。奧林匹克號自此身披戰鬥迷彩,改作編號 T - 2810 的武裝運兵船,擔負起把英國軍隊送往各個國家的重任,經常往來於地中海、加拿大與紐約,美國參戰後亦有部分美國大兵由她負責載運。

 

U – 103 1917 – 1918)

 

U - 103 艇長 Claus Rücker (1883 - 1974)

 

● 1918 年 0月 12 創下把德國潛艇撞沉的「壯舉」:奧林匹克號拂曉時刻返回南安普敦港的途中發現 U – 103 1917 – 1918,指揮官是克勞斯.呂克爾,Claus Rücker 上尉,1883 - 1974),或許是偽裝迷彩發揮作用,U - 103 沒有立即採取先發制人的襲擊,但奧林匹克號的砲彈也沒有擊中她,於是海耶斯立即下令衝撞,潛艇因來不及下潛迴避而遭到撞毀,成為戰史上「郵輪撞毀潛艇」的罕見戰績。人們因此給她取一個綽號:「老可靠」(The Old Reliable)。

不過,事後回乾船塢檢查時卻發現舷側有個圓形凹痕,大小剛好符合德國潛艇魚雷的尺寸。看來奧林匹克號實在是太幸運了!

● 1919 年 0奧林匹克號正式從海軍「光榮」退役。

 

大約 1927 - 30 年經過修復、即將駛出乾船塢的奧林匹克號,可明顯看出救生艇的數量幾乎占滿整層甲板

 

 1919 年至 1920 進行回復載客郵輪的改裝工程。白星線的董事會為了慶祝「老可靠」自戰爭中平安退役,更在 1920 年 0月 17 舉行慶祝酒會。

● 1920 年 0月 26 回復商業郵輪「身分」的奧林匹克號航向紐約。

● 1921 年 12 月 21 正值事業顛峰期的拜爾特拉姆.福克斯.海耶斯船長最後一次帶領奧林匹克號航行。

 1921 年創下載運 38,000 人次的紀錄,亦是奧林匹克號載客服務生涯的最高峰。

 作為「鐵達尼號的替代品」,搭乘她做為海上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成為 1920 年代的一種流行時尚,許多名人趨之若鶩。當時「趕流行」的名人,包括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也就是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Duke of Windsor 溫莎公爵,1894 - 1972)、著名的演員查爾斯.卓別林(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 - 1977),還有創作《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名作家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 - 1930)等人。就連 1926 年 0月,年僅九歲的鐵達尼號「鐵粉」華特.勞德(John Walter Lord Jr.1917 – 2002 都說服父母訂下船票。這股熱潮直到 1930 年代發生經濟大蕭條後才逐漸消退。

 美國施行禁酒令的 1920 年代,時常經由公海往返的奧林匹克號逐漸成為「犯罪天堂」,不分階級的人們在甲板上暢飲狂歡(三等客艙這時已改名為「觀光客艙」,還加上木製鑲板加以美化),使得整個航程往往變成一場派對,船員們也樂於幫助旅客躲過美國海關的檢查,女服務員們更是各憑「本事」地幫助他們走私酒品入境。

 1924 年 0月 22 奧林匹克號發生第二次撞船事故,這次她在紐約港的停靠泊位倒俥時,撞上固定航班聖喬治堡號(原名 SS Wandilla1921 年改名 Fort St. George。此船歷經四次改名,這是第二次。1912 - 1942),導致船艉的艉柱嚴重受損。

 

固定航班聖喬治堡號

 

刊登在道奇城每日環球報(Dodge City Daily Globe newspaper)的奧林匹克號撞上燈船事件,左上角是船長約翰.W.賓克斯(John W. Binks1874 - 1939

 

● 1934 年 0月 15 奧林匹克再次發生撞船意外。當她駛進正值大霧瀰漫的紐約港時,撞上一艘燈船(Lightship - LV 117 Nantucket 1930 - 1934),該船隻解體沉沒。這次的事故讓美國人想起二十二年前鐵達尼號的沉沒往事,而法律訴訟費用更是高達 50 萬元美金。

 隨著白星線連續虧損,最終在 1934 與競爭對手丘納德線Cunard Line,冠達郵輪)合併。

● 1935 年 0月份,由於船齡逐漸老舊、維修成本逐年高漲、新一代的客輪即將投入載運服務等因素,丘納德.白星航運公司正式宣布奧林匹克號即將報廢,同年 0開價出售。

 1935 年 10 月 13 開始拆除奧林匹克的上層建築。這項拆除工程為經濟困頓的英國東北部小鎮賈羅(Jarrow)帶來工作機會。

 1937 年 09月 19 奧林匹克號的船體被拖到位於蘇格蘭福斯灣(ScotlandFirth of Forth)依夫市(Inverkeithing)的湯瑪斯.沃德公司(Thomas W. Ward Ltd)完全拆除,正式結束 24 年輝煌而精彩的航運史。

 

【上】將要拆除的奧林匹克號和茅利塔尼亞號,兩艘船曾經是競爭對手,也都宣稱「不沉」。【下】拖船拖著上層建築完全拆光的奧林匹克號,這在當時算是一件大事,引起許多民眾在岸上觀看

 

 船內的部分主要裝潢至今仍可在「白天鵝旅館」(White Swan Hotel)、油漆廠與一些小型旅店和酒館內找到。

 

奧林匹克號誕生時雖然受到媒體的爭相追捧,但是她在戰爭期間立下應算是史無前例的戰功,卻鮮少獲得後世關注。這場戰禍也迅速折損她的壽命,不論是機件老化與損壞替換的頻率,還是戰後世界的經濟局勢驟變,都使得奧林匹克真正投入航運服務不到 30 年就得被迫退出歷史的舞台,令人扼腕。

 

《奧林匹克級三巨輪 1908 - 1937》,是以多段影片剪輯而成。這裡有一些船內的娛樂設施也是鐵達尼號擁有的,例如讀寫室、吸菸室、頭等餐廳和廚房、健身房、游泳池和壁球場等等的珍貴影像,其他還包含鐵達尼號的悲劇後,許多焦急的民眾聚集在白星船運公司紐約營業處的門口等待親人的消息,以及「老么」不列顛號下水、舾裝的鏡頭

 

本篇筆記文章的主要參考網頁:

ssMaritime 

Titanic's Officers

維基百科

 

圖片出處:我自 2005 年底開始鐵達尼號的學習,有關奧林匹克級三巨輪的歷史檔案舊照多是在 2006 - 2019 年之間,主要是從阿爾斯特民俗和交通博物館Ulster Folk and Transport Museum)的官網收集而來,而其他船艦和相關人物的圖片有些來自 GOOGLE 大神的搜尋或是維基百科。如今阿爾斯特民俗和交通博物館的官網網頁早已改版,因此不再出現這些檔案照片,但部分圖片還是可以搜尋得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鐵達尼號 奧林匹克號
    全站熱搜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