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Es geschah am 20. Juli1955)電影海報

 

 

反抗運動成員簡介:其他反抗組織的重要人物

 

納粹政權內部的反抗運動的團體不只一個,有些還是反對暗殺行動的,例如克萊稍集團。他們認為即使元首死亡,德國也不見得會有個光明的前途。因為國家到底要實行類似威瑪政權的民主制度,還是讓昔日的王室復辟,實行如同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這些人物有的從一開始就是反抗組織的要角。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Wilhelm Canaris( 1887 — 1945 威廉.卡納里斯    海軍上將

陸軍部( OKW )情報局局長

反納粹運的的原始成員

1935 年即將以海軍上將軍階退役的前夕,被提名擔任軍事情報局局長一職。1933 至 1937 年支持希特勒。但是 1938 年後,他意識到希特勒的擴張政策和將為德國帶來災難,而開始抱持著反對的態度。精通西班牙語的他在 1935 至 1936 年聯繫西班牙表示德國將支持佛朗哥的內戰,以拉攏西班牙成為德國的盟友,亦試圖阻止希特勒併吞傑克斯洛伐克,說服佛朗哥保持中立,成功的阻止西班牙捲入大戰。

他曾經參與過兩次刺殺未遂的陰謀,一次是在 1938 年,另一次則是 1939 年。那時德國的高層軍事領導人認為,如果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或任何其他國家,會引起英國對德國宣戰,所以他與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Ewald von Kleist – Schmenzin )擬定計畫,在併吞捷克斯洛伐克之前逮捕希特勒。

1939 年 01 月 23 日,製造「 荷蘭戰爭恐慌 」:英國政府收到一份情報,大意是德國打算在 1939 年 02 月入侵荷蘭,其目的是利用荷蘭的領空,對英國開展戰略轟炸,把英國的城市夷為平地。當然這項情報是假的,目的只是要英國改變外交政策,它成功的促使英國在 1939 年 02 月派遣大規模的部隊協防法國。

1939 年德國佔領波蘭期間,他目睹黨衛軍行刑隊( Einsatzgruppen,SS )所犯下的戰爭罪行,其中包括焚燒猶太教堂,以及燒死在 Będzin 鎮上的猶太居民,也收到許多關於大屠殺的報告,使他為此感到震驚而開始更積極地計畫推翻希特勒政權。

1940 年 01 月 01 日晉升為上將。

在與昔日的海軍下屬、現任帝國保安部( SD )的負責人萊茵哈特.特里斯坦.歐根.海德里希( 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 )的衝突公開化之後,更在暗中挽救許多受到納粹迫害的受害者,包括數百名猶太人。他發出國防部培訓間諜的象徵性文件,允許他們離開德國。1942 年 05 月,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遭到英國派遣的捷克傘兵持手榴彈與連發手槍攻擊後不治死亡,等於是保住他的重要職位。

1943 年,據說他在被佔領下的法國與英國特工取得聯繫,想知道如果能夠擺脫希特勒的和平條件是什麼。兩個星期後,邱吉爾的答覆很簡單,那就是「 無條件投降 」。

1944 年 06 月 30 日,被認為不稱職而遭到撤職,並遭到軟禁。

1944 年 07 月 20 日暗殺事件後,蓋世太保在被查獲大量的文件中,發現他與抵抗組織接觸的證據。

1944 年 07 月 23 日被捕。

1945 年 04 月 10 日德軍戰敗前夕,於福洛森堡( Flossenbürg )集中營絞死。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Hans Oster ( 1887 — 1945 漢斯.奧斯特    陸軍少將

陸軍部( OKW )情報局參謀次長

反納粹運的原始成員

反抗組織的重要人物之一,於 1935 年擔任卡納里斯的副官。

1937 年他與漢斯.於爾根.馮.布盧門塔爾( Hans – Jürgen Graf von Blumenthal )伯爵、埃爾文.馮.維茨勒本等人企圖逮捕希特勒,目的只是為了避免希特勒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二戰爆發時,曾把德國即將入侵荷蘭時間透過該國擔任駐柏林武官的朋友布斯.薩斯上校( Bert Sas )向丹麥、挪威和荷蘭發出警告,但希特勒一再的拖延進攻日期,最後在 1940 年 05 月 03 日,他還是把最後的正確日期告訴薩斯,這次果然不出所料,荷蘭於 05 月 10 日被德軍佔領。

1943 年行刺希特勒失敗後,漢斯.多納尼被查出確實涉案而遭到逮捕,他也因為被懷疑袒護猶太人而被撤職、監視。

1944 年 09 月蓋世太保逮捕、審問。

1945 年 04 月 10 日於福洛森堡集中營絞死。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Franz Halder( 1884 — 1972 弗朗茲.哈瓦德    陸軍上將

陸軍一般參謀總長

反納粹運的原始成員

1902 年入伍。

1914 年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總參謀部任參謀。

1920 年代在國防軍任高級軍需官。希特勒上台後,歷任師長、陸軍總參謀部軍需長。

1935 年獲少將軍銜,1937 年晉升為中將。

1938 年 08 月接替貝克出任陸軍總參謀長。

1939 年春天,開始參與入侵波蘭的計畫。他認為波蘭軍是愚蠢的,大約二至三週內就可完成入侵。從日記表明,他其實知道以萊茵哈特.海德里希為首的黨衛隊在波蘭殺害許多猶太人與波蘭的知識份子,在戰後也承認自己並不反對屠殺。

1939 年 11 月與布勞齊區元帥密商,試圖說服他支持制止希特勒的擴張計畫,但布勞齊區拒絕了。雖然反對希特勒的擴張政策,但還是宣示效忠元首,因此不能直接參與反抗行動。

1939 年年底,監督發展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巴爾幹地區的入侵計畫。

1940 年 07 月 19 日晉升為上將。同年 08 月開始進行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的計畫。

1942 年 09 月 24 日與希特勒在入侵高加索地區的問題產生意見分歧,而被解職、編入預備役部隊。他雖然與密謀份子有往來,但是始終保持距離。

1944 年 07 月 20 日謀殺希特勒行動失敗的第二天,遭到蓋世太保逮捕 ( 他並沒有參與 ),被送入達豪集中營關押。

1945 年 01 月 31 日被開除軍籍,連同其他參與陰謀的成員移送到蒂羅爾( Tyrol )集中營。由於和抵抗組織的接觸十分小心謹慎,而沒有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1945 年 05 月被美軍俘虜。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Helmuth James Graf von Moltke( 1907 — 1945 赫爾穆特.詹姆士.格拉夫.馮.毛奇

執業律師、卡納里斯的法律專家,反納粹運的原始成員

法學家、抵抗運動小組 — 克萊稍集團( Kreisauer Kreis )的創建者。

德意志的名將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 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老毛奇 )的姪外孫,早年學習法律和政治學。

1935 年因拒絕加入納粹黨而無法擔任法官,但卻在柏林開設一家國際法律事務所。

1935 和 1938 年之間定期訪問英國,並在倫敦和牛津大學完成英國法律的訓練,原本要在倫敦擔任檢察官職位,卻因二戰爆發而作罷。

1939 年德國入侵波蘭,他在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 OKW ) 的反情報局局長威廉.卡納里斯上將之下擔任戒嚴法和國際公法專家,試圖打擊不公和專制。特別積極地倡導給予戰俘人道的待遇,堅持德國應該遵守日內瓦公約( Geneva Conventions ),還寫了第一備忘錄,旨在德國建立一個新的政治秩序。

1940 年初始,彼得.格拉夫.約克.馮.瓦登堡公爵加入他的反抗運動,他兩逐漸成為該反抗集團的領導人物。毛奇開始有系統地試圖擴大與天主教教會和反對黨聯繫。他反對暗殺希特勒,認為假如行動成功,他將成為烈士;但如果失敗,那麼第三帝國崩潰後,又有誰適合領導德國,把它建立為一個民主國家?

1944 年 01 月 19 日被逮捕前曾試圖警告組織成員,蓋世太保正在監視著他們。

1945 年 01 月,在法庭上與審判長羅蘭.弗瑞斯勒發生精采的激辯與鬥智,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能夠發現他有參加任何政變陰謀,但弗瑞斯特早已替他羅織好罪名。

1945 年 01 月 11 日被判處死刑,十二天後( 23 日 )在普林增西監獄執行。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Peter Graf Yorck von Wartenburg( 1904 — 1944 )彼得.格拉夫.約克.馮.瓦登堡

法學家,計劃擔任副總理

1923 至 1926 年在波恩( Bonn )和弗羅茨瓦夫( 波蘭語:Wrocław,德語:Breslau,中文譯為布雷斯勞 )攻讀法律和政治,於 1927 年獲得博士學位。

1930 年在布雷斯勞通過公務員考試,在很短的時間內也曾擔任過律師。 

1938 年,基於民主與人文的信仰而拒絕加入納粹黨,並在一個家庭慶祝活動中結識了遠房親戚赫爾穆特.詹姆士.格拉夫.馮.毛奇,進而認識其他克萊稍集團的人士:表親貝索德.史陶芬堡( Berthold von Stauffenberg )、亞當.馮.特羅特.佐.索爾茲( Adam von Trott zu Solz,律師和外交家 )、弗里茨 – 格拉夫.馮.德.舒倫堡( Fritz – Dietlof Graf von der Schulenburg – Tressow,駐莫斯科大使 ),以及烏爾里希 – 威廉.格拉夫.施威林( Ulrich – Wilhelm Graf Schwerin von Schwanenfeld,國防軍軍官 )等人,他是最先談論納粹垮台後要如何制定新憲法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一個裝甲連隊的中尉副官,隨後加入了入侵波蘭的戰爭。但他不喜歡納粹政權和戰爭。 1940 年 01 月開始與毛奇密切合作地領導克萊稍,這段時間成員們常常聚在他位於柏林 – 里希特菲爾德( Berlin  –  Lichterfelde )的自宅開會。

1942 年由於椎間盤的傷害,使他無法再到前線服役,於是被後調於軍備部。與毛奇不同的是,他非常支持嘗試暗殺希特勒的行動。

1943 年,當史陶芬堡上校加緊策劃政變時,他也開始與之密切聯繫。

1944 年初,毛奇被逮捕後,他告訴表兄弟必須迅速執行暗殺行動。

1944 年 08 月 08 日,經人民法庭的判決後在普林增西監獄吊死。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Ulrich von Hassell ( 1881 — 1944 烏爾里希.馮.哈塞爾

德國外交官,駐羅馬大使( 1933 – 1938 )反納粹運動的原始成員

1914 年 09 月 08 日,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First Battle of the Marne )中受傷,戰爭結束後的 1918 年加入了德國國家人民黨( Deutschnationale,DNVP 人民黨 ) 直到 1930 年代初,都在羅馬、巴塞隆納( Barcelona,位於西班牙 ),哥本哈根( Copenhagen,丹麥首都 ),和貝爾格萊德( Belgrade,位於塞爾維亞 )擔任外交工作。

1932 年擔任駐羅馬大使,第二年加入納粹黨。

1936 年 11 月參與了羅馬與柏林的軸心談判,此條約讓他警覺到歐洲將會捲入戰爭,而開始激烈的批評時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推翻希特勒的計畫。主要任務是擔任保守派的反對團體的格德勒博士、貝克將軍( 哈塞爾諷刺地將他們稱為「 國王陛下最忠實的反對派 」 )和以年輕將領與社會菁英份子為主體的克萊稍團體的聯繫工作。

1938 年被迫退休後,利用在中歐經濟協商會委員會的掛名職位,替他們收集大量的訊息。不過 1943 年之後,他已不再是反抗運動的中心人物,甚至沒有參與施陶芬堡的暗殺希特勒計畫。但是在 1944 年 07 月 28 日,還是被蓋世太保懷疑參與暗殺事件而逮捕。

1944 年 09 月 08 日被判處死刑,當日下午於普林增西監獄執行。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Horace Greeley Hjalmar Schacht( 1877 — 1970 赫雷斯.奎林.西雅爾瑪.沙赫特

帝國經濟部長,前帝國銀行總裁,反納粹運的原始成員

1916 年成為德國國家銀行總裁。

1923 年在威瑪共和國總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斯曼( Gustav Stresemann )和財務部長漢斯.魯塔( Hans Luther )的任內,擔任貨幣委員會的全權代表,成功的抑制通貨膨脹。

1930 年 03 月 07 日辭去德國家銀行總裁的職務。他本身即為德意志民主黨的成員,但卻對希特勒的著作《 我的奮鬥 》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開始轉而支持納粹。

1933 年希特勒取代庫爾特.馮.施萊謝爾(Kurt Ferdinand Friederich Hermann von Schleicher)繼任德國總理後,在 03 月 17 日回任德國國家銀行總裁。

1934 年 08 月被任命為經濟部長。

1935 年至 1936 年發生經濟危機,引發通貨膨脹。他和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德勒一起領導下的自由經濟派呼籲希特勒政府減少軍費開支、放棄自給自足和保護主義政策,並減少中央集權的經濟支出。這樣的主張正好和赫爾曼.戈林相反,因此在 1936 年 09 月之後,由戈林主導四年計畫( 四年計劃包括:降低失業率、增加合成纖維和汽車的生產、擴大公共建設與建築;並進一步拓展高速公路網,把重點放在建立國家的軍事防禦系統。這些都違反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的限制 )

1937 年 09 月辭去經濟部長和德國國家銀行的職務,希特勒考慮到國內外的不良反應,直至兩個月後才批准,但也堅持他必須留在內閣裡,成為 「 不管部部長 」 ( 意思為沒有職務可管理的部長 ),同時國家銀行總裁也成為坐領同等薪資的名譽職位。

沙赫特並沒有很積極的參與反希特勒運動,更與史陶芬堡的暗殺行動沒有關係,卻還是受到牽連而遭到逮捕,被送往福洛森堡集中營。1945 年 04 月下旬,他與大約 140 名囚犯被送到著名的達豪集中營,1945 年05 月 05 日被美國第五軍釋放。

1946 年被盟軍控告觸犯戰爭罪,之後被無罪釋放。1948 年 09 月再度被德國人逮捕,被去納粹化法庭判處八年勞役。獲釋後成立杜塞爾.多夫貿易銀行 – 沙赫特公司,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顧問,特別是不結盟運動的國家。

1970 年 06 月 03 日死於慕尼黑。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Dietrich Bonhoeffer( 1906 — 1945 迪特里希.潘霍華    神學家

路德會的牧師與神學家,生平及信仰的遺產大大影響二戰後的神學思想、基督徒的想像力、忠誠以及信仰的實踐。1927 年在柏林大學以論文《 聖徒相通 》﹙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取得神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工作,隨後成為路德會牧師以及柏林大學的講師。

1934 年在巴門宣言( Barmen Theological Declaration )抗議納粹的侵略,以及對德國基督教會的合一提出挑戰。他在倫敦的德國教會牧會兩年之後,潘霍華擔任在芬肯瓦特﹙ Confessing Church Seminary ﹚認信教會神學院  ∕  認主教會神學院的負責人。 神學院在 1937 年被納粹關閉,後來也被禁止出版書籍以及公開演講。由姊夫多納尼少校引進反納粹組織,並被僱用為反間諜在德國軍事情報局工作。表面上是利用國際基督教會的聯繫為情報局工作,實際上是將德國計劃謀殺希特勒團體的消息傳給英國。

1943 年 03 月被捕,並且在未經審判之下,關押至柏林的泰格爾監獄( Tegel prison ),不得會見訪客。正是在這裡,他寫下最著名的神學作品《 獄中書簡 》,死後才出版、翻譯,被全世界的基督教界所注意。

1945 年 04 月 09 日,在福洛森堡集中營被處絞刑。臨終前委託友人帶信給他的英國朋友貝爾主教:這是終局,然而對我而言,卻是生命的開始。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Klaus Bonhoeffer( 1901 — 1945 克勞斯.潘霍華    法學家

神學家迪特里希的兄長。

1935 年完成法律學業後,成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 Deutsche Lufthansa )的高級律師。

1933 – 1944年,藉著經常在德國各地與國外旅行的機會和外交界人士聯繫,亦通過他的兄弟迪特里希接觸教會,有系統的建立許多反納粹組織。還透過妹婿漢斯.馮.多納尼、尤斯圖斯.德爾布呂克( Justus Delbrück ),以及呂迪格爾.施萊歇爾的關係,多次與軍方的反希特勒圈子,特別是國防軍最高司令部的威廉.卡納里斯密切聯繫。此外,他也引介同事奧托.約翰( Otto John )加入組織。

1941 年 10 月 01 日遭到逮捕。

1945 年 02 月 02 日被人民法庭判處死刑。

1945 年 04 月 22 至 23 日晚上,他與另外一批囚犯被帶到蓋世太保的萊特街監獄,遭到帝國保安局的安全特勤隊( RSHA )槍殺。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Ruediger Schleicher( 1895 — 1945 呂迪格爾.施萊歇爾 

在蒂賓根( Tübingen )大學攻讀法律。1923 年以論文《 國際航空運輸法 》取得了博士學位,後來在符騰堡( Württemberg )政府以及德國外交部的美國仲裁委員會服務。

1927 年正式成為德國運輸部的官員。

1933 年被調到新成立的帝國航空部。

1935 年開始領導法律部門,成為部長顧問。

1939 年 08 月 14 日戰爭爆發的兩週前,被撤除在法律部門的職務,並給予顧問的職位。

1945 年 02 月 02 日,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他在受審期間解釋自己之所以反對納粹政權,是為了達成與西方盟國的和解,讓希特勒不得不下台。

1945 年 04 月 02 日晚間,連同十二名囚犯,包括他的姐夫和助手都在蓋世太保的萊特街監獄,遭到帝國保安局的安全特勤隊射殺。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Hans Bernd Gisevius( 1904 — 1974 漢斯.貝爾恩德.吉爾菲烏斯

1933 年加入普魯士內政部新成立的秘密蓋世太保( Geheime Staatspolizei ),不久就跟蓋世太保的初任長官魯道夫.狄爾斯( Rudolf Diels )的意見產生分歧而退出。不過還是繼續擔任警察的工作。

1935 年希姆萊掌管國家警察後,被轉調至內政部的許多部門工作。雖然因此失去權力與地位,但還是與阿瑟.內貝保持聯繫,以了解時事。之後加入反希特勒的秘密組織,並且開始收集納粹罪行的證據,以便用於推翻政權後的起訴,並試圖抑制日益增加勢力的希姆萊和他的親衛隊。與好友沙赫特博士與奧斯特少將一直保持聯繫。二戰開始後,加入卡納里斯主持的陸軍部情報局,而成為每個抵抗運動組織之間的聯絡人。

1943 年卡納里斯派任他擔任駐蘇黎世總領事館的副領事,在那裡會見了艾倫.杜勒斯( Allen Dulles,美國戰略服務處在瑞士的負責人 )。透過他,反抗組織得以在瑞士與同盟國接觸,但是助益不大。實際上,他並沒有介入 1944 年 07 月 20 日最後的預謀計劃,不過還是遭到蓋世太保的追捕。政變失敗後就一直躲在柏林,飽受挨餓受凍之苦。次年 01 月終於靠著假證件逃離德國,成功地進入瑞士。

1947 年在紐倫堡軍事法庭成為證人。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Arthur Nebe( 1894 — 1945  瑟.內貝    帝國刑事警察(RKPA)負責人

反納粹運的原始成員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自願服役於第17先鋒營,曾經受到兩次化學武器的攻擊。

1920 年加入了柏林的普魯士刑事警察機構,最終成為該機構的首長。

1924 年晉升為警察專員。

1931 年 07 月 01 日加入納粹黨。

1933 年,戈林成為普魯士總理( 他此時身兼很多部會的首長,當然也包括最外行的經濟 )時,招募他與魯道夫.狄爾斯在蓋世太保工作,後來被任命為刑事警察。二次大戰中,擔任特別行動隊的頭目,這是黨衛軍( Schutzstaffel,SS )的四大屠殺單位之一。巴巴羅薩行動期間,似乎對於所犯下的罪行開始感到「 悔悟 」。他聲稱自己偽造屠殺的總人數,而挽救成千上萬的俄羅斯平民免於屠殺,不過從種種的證據看來似乎完全沒有這回事。

1937 - 1938 年因為布倫堡與弗里希事件而對於希特勒政權產生動搖,不過剛開始態度並不明顯,反而在大戰開始後成為許多大屠殺事件甚至是殺人實驗的劊子手。

1942 年擔任衝鋒隊與國際刑警組織主席( 至 1943 年 )

內貝同情抵抗運動,因而成為該組織的情報來源。曾經警告奧斯特和多納尼,蓋世太保即將要逮捕他們。

1944 年他在刺殺計畫中的任務是在希特勒死亡後率領警察逮捕戈培爾等高級官員,但始終沒有行動。當意識到政變失敗時,即使沒被發現涉案,還是躲了四天。由於自 07 月 25 日之後一直沒有去上班,警方開始展開搜尋,直到 08 月初仍然不見蹤影,才開始被懷疑是否牽扯在內。希姆萊還親自發布搜查令,而且不論死活,同時祭出高額獎金。

1945 年 01 月 16 日被前同事兼情婦出賣,晚間被逮捕歸案。同年 03 月 02 日或 03 日於普林增西監獄絞殺。

滿手血腥的內貝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位殺人無數的兇手之所以參與密謀,是擔心戰敗之後他會因為過去種種惡行紀錄而遭到盟軍懲罰的緣故。( 刺殺行動如果成功,或許以往的罪行可以就此一筆勾消 ?)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Gerd von Tresckow( 1899 — 1944 耶德迪.馮.崔斯考    陸軍中校

有關他的資料並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亨寧希.馮.崔斯考的兄長,原來擔任教職。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時的軍銜是帝國陸軍中尉,二次大戰時在義大利晉升中校。

1944 年 07 月 27 日蓋世太保懷疑他與 07 月 20 日的刺殺事件有關,而在義大利將他逮捕。同年 08 月移監至萊特街監獄( Zellengefängnis Lehrter Straße )拘留,直到 09 月 06 日自殺身亡。

 

反對希特勒的主要人士之中,還有以下兩位名將。他們的彪炳事蹟已有許多的相關資料可查,至於他們與 07.20 的行刺計畫有什麼關聯,以及這兩位將領所抱持的立場與態度為何,則可以在這裡敘述一下。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Elwin Rommel( 1891 — 1944 埃爾溫.隆美爾    陸軍元帥

隆美爾元帥於 1944 年 07 月 17 日在戰場上遭到敵機射傷臉部而後送休養後三天,就發生行刺未遂事件。

他認為刺殺希特勒的舉動根本沒有意義,面對東部的可怕敵人,隆美爾所期盼的是一個折衷和平。他寄望的是西方盟軍能夠在沒有抵抗的狀況下佔領德國,換取阻止東部蘇聯的進犯,然後把希特勒送上法庭接受審判。這倒是跟克萊稍集團的成員看法一致。

長年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將領,一定也是最熟悉戰況的軍人。隆美爾不像那些眾星拱月般地圍繞在元首周邊,對於贏得戰爭還存有幻想的「 馬屁軍官 」們那種阿諛奉承的德行,而經常把前線的真實情況和意見據實以誠的稟報,然而忠言逆耳,因此他感到心灰意冷。

隆美爾雖然反對行刺希特勒,但支持推翻納粹政權,而且也確實和密謀人士接觸過。為他安排會見的人,就是他的參謀長漢斯.史佩德( Hans Speidel,1897 – 1984,他算是參與密謀的西線陸軍軍官中的唯一倖存者 )。不過當時會談的主旨,只是關於如何推翻希特勒,並且與西方盟國談判停戰的問題而已,並沒有討論到刺殺行動。

起先這些密謀份子並不指望隆美爾元帥的加入,他們認為元帥是個忠心的納粹份子與投機者 —— 因為眼見德國的形勢不樂觀才改變 —— 畢竟他從前曾經擔任過總統侍衛營的隊長,而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的軍官一定都是希特勒非常信賴的人,不是嗎?其實,隆美爾從來就不是納粹黨員,而且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元帥似乎很積極的想要參與其中。但隆美爾對於 1944 年 07 月 20 日的計畫根本毫無所知。

假如當時身經百戰的他事先知情,大概會竭盡所能的阻止該計畫付諸行動吧!就如在他遇害前幾天告訴獨子的話:

謀刺希特勒的企圖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害怕的不是這個人的作為,而是他個人在德國人民的眼光中所突顯出來的偶像地位。事變不應該在柏林,而是在西部戰線發動。 …… 對於希特勒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面臨一個既成的事實。

1944 年 10 月 14 日,希特勒根據霍法克爾和史圖爾普納格兩人的證詞,而控告他觸犯了叛國罪。面對這位全國青少年的偶像與軍人楷模的國家英雄,元首開出條件:只要元帥願意自殺,家人和親屬就不會受到審問,而自己也能夠得到國葬的待遇。隆美爾為了保護妻兒和自己的僚屬不受波及而遵從指示,在那輛名義上是要接送他到柏林敘職的專車內服毒自盡。但據說隆美爾究竟犯下什麼罪,希特勒一直都不敢公諸於世。

當然,表面上元帥只是奉命返回柏林就任新職,所以在他死後納粹政府對外發布:「 隆美爾陸軍元帥在中途中風去世。 」的訊息。

在備極哀榮、又虛偽盛大的葬禮結束後,納粹政府為了掩飾罪行而把他的屍體火化( 這樣就找不到真正的死因與證據 ),骨灰葬於巴登 – 符騰堡州 ( Baden – Württemberg )的赫林根( Herrlingen )

 

《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五】:其他組織與主要人物

Gunther von Kluge( 1882 — 1944 京特.馮.克魯格    陸軍元帥

基本上他對抵抗運動是同情的,原因極可能是在 1938 年 08 月發生維爾納.愛德華.弗里茨.馮.布倫堡( 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 國防部長,因續弦的妻子被人密告說從前是個妓女,希特勒要求他離婚被拒,因而被迫撤職 )和魏勒.馮.弗里希( Werner Freiherr von Fritsch 國防軍陸軍總司令,被污衊為同性戀者而下臺,事後證明是子烏虛有 )事件,讓他受到牽連而被解職,雖然 1940 年又被復職,並且晉升為陸軍元帥,但他認為希特勒對自己有疑慮,那麼也就不該對元首抱持著完全信任的態度。矛盾的是,他還是想效忠元首,因此在反覆權衡得失之下,只好採取權宜之計。

抵抗運動領導人之一的亨寧希.馮.崔斯考將軍是克魯格元帥麾下的參謀長,1943 年他知道、也默許自己的參謀長計畫在希特勒巡視中央集團軍司令部時行刺,但到最後關頭元帥卻突然變卦( 雖然他並不反對,卻拒絕直接參與行動 ),理由是「 不能趁人家吃午飯的時候殺人 」。

當史陶芬堡在 07 月 20 日密謀案中企圖行刺希特勒時,克魯格元帥已是西歐戰場的總司令,總司令部設在法國。他對於自己涉入這件事深感不安與悔恨,擔心受到牽連而想與密謀者保持距離。可惜事與願違,他接到逮捕在西部的武裝親衛隊和納粹官員的命令,雖然這是埃爾文.馮.維茨勒本元帥發出來的,但心中仍然猶豫不決,因為無法確定希特勒的生死下落。正當下定決心執行命令時,卻接到凱特爾元帥從「 狼穴 」打來的電話確定希特勒仍然活著,於是拒絕再提供任何協助給密謀者,並憤怒的命令下屬史圖爾納格爾撤銷逮捕黨衛軍和蓋世太保高官的行動。

事後,他呈送一份當天事件的報告給希特勒,試圖表明這是下屬隱瞞自己的行動,而他對於此事根本毫不知情,此舉反倒引起了雙方( 納粹特務與密謀者 )懷疑。他感到非常傷心又自責,此時希特勒派人送上正式撤職的命令,但沒有告訴他回國之後將會接受審判。

1944 年 08 月 19 日,克魯格在回國途中驅車來到鄰近德國的梅茨( Metz )附近服毒自殺。他留給希特勒的遺書中寫道:

我的元首:當您接到這封信時,我已經不在人世了。…… 生命對我已經失去了意義 …… 隆美爾和我 …… 早已經預見今天這樣的局勢,但我們的話沒人會聽 ……… 。

如果你所期望的新武器不能成功,那麼我的元首,請下定決心結束這場戰爭吧!…… 德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實在太大,現在已經到了結束這種恐怖的時刻。

我一直佩服您 …… 如果說命運比您的意志和天才還要偉大的話,那麼上帝也是如此 …… 希望您現在也表現足夠的偉大,在必要時結束這場毫無希望的鬥爭 …… 

希特勒竟把這封遺書當成是他參與叛變的證據:「 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克魯格如果沒有自殺的話,無論如何都要將他逮捕 」。對於他的死,德國官方僅對外宣稱:「 元帥因腦溢血而不幸去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IEVAN 的頭像
    ANNIEVAN

    小廢柴雜記

    ANNI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