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謝哈利波特仙境的電影欣賞會活動
十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終於正式畫上句點。至今我已不太記得開始閱讀這套小說的動機,只知道是在第二集《 消失的密室 》出版了一陣子之後才開始注意它。不過印象深刻的是在電影第一集上映之前家人早已訂好了電影票,可惜剛好因為住院而沒辦法前往觀賞。因此自第一至第五集都是透過 DVD 得知劇情,直到第六集《 混血王子的背叛 》才有機會在電影院中做了「 第一次接觸 」。
綜觀整個電影系列,個人認為前三部都還不錯,尤其喜歡第三集。第四集的小說內容已有部分刪除、省略,不過整體改編得大致還算精采;《 死神的聖物 》 Part – 1 的中間有些小沉悶,可也不礙劇情發展的流暢度。唯有第五集的內容濃縮得太過分,就像是故事大綱的簡介;第六集敗在主題人物「 混血王子 」的著墨不夠深刻。
這回大約是從小說的第 24 章開始銜接,劇情也像以往一樣,很多的細節都因為時間的限制而無法做出詳細的交代。但劇本的改編已稱得上充實而飽滿,也貼近原作小說的內容,個人覺得假如不要那麼計較劇本與原作之間的差異,純粹放鬆心情去觀賞的話, Part – 2 真的很好看啦!而且不論選擇 2D 或是 3D 觀賞都無所謂。只是部分「 跳躍式 」的敘述,恐怕會讓從沒閱讀過小說又很入戲的觀眾看得「 霧煞煞 」。
原作的眾多角色之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賽佛勒斯.石內卜教授了。過去我已經針對小說的部分寫過幾篇關於他的文章,而他在這整套電影系列裡的戲份平均來講都不算很多,尤其第六集《 混血王子的背叛 》的改編內容實在是讓我感到無法忍受,所以這次的觀後感的開頭就特別把重點先放在與教授有關的地方和〈 王子的故事 〉的改編上:
在學校即將展開大戰之前的〈 石內卜去職 〉中,石內卜與麥教授在一場對戰之後破窗而逃。有別於以往的無足輕重,麥教授在這集裡可是表現得很神勇喔!我記得小說裡的描述說,那破碎的玻璃還殘留著石內卜的人形這個部份還蠻有笑點的,可惜這裡並沒有( 好可惜! XD )。
〈 石內卜去職 〉
石內卜在相當於小說章節〈 接骨木魔仗 〉的後段被黑魔王殺害,哈利、榮恩與妙麗在船屋的外面看見整個過程。石內卜面對佛地魔王質問有關魔仗問題的神情依然冷靜、漠然,不似小說裡的困惑與不解( 他肯定不知道有關接骨木魔仗的傳說 );娜吉妮也沒有在「 魔法泡泡 」的保護之下漂浮在空中。經過 Alan Rickman 的詮釋之下,石內卜教授最後那段比小說還要令人感傷的對白:「 Look at me,you have your mother's eyes. 」倒是挺賺人熱淚的。順帶一提:居然還有人能夠計算出,教授臨死之前一共被娜吉妮「 吻 」了七 ~ 八次 …… 妳也未免太飢渴了點吧?@@
「 吼 ~~ 餵我!」
重頭戲〈 王子的故事 〉則是以交叉敘述的手法( 或者也可稱為「 蒙太奇 」? )呈現。從他與哈利的母親相遇開始,直到兩人就讀於霍格華茲學院,莉莉被分發到葛來分多,石內卜在史萊哲林學院 …… 讓大家知道原來他們兩個從小就熟識。畢業後莉莉與詹姆結婚,崔老妮教授突然發出預言、佛地魔崛起為止的前半段,就像是走馬燈一樣轉換得蠻快的。但是這中間他們由熟識到形同陌路的轉折,可能會讓沒有閱讀小說的人搞不清楚。
導致莉莉與賽佛勒斯之間感情生變的原因早在第五集《 鳳凰會的密令 》就已出現過片段,只是詹姆欺負石內卜之後,莉莉出面仗義直言卻被又羞又怒的賽佛勒斯回罵的這段關鍵完全沒有出現。事實上在〈 石內卜的隱私 〉的章節中,屬於賽佛勒斯畢生最痛苦的記憶,並非遭到詹姆等人的公然凌辱,而是因此與莉莉的感情徹底破裂 。
後半段確實很感人,尤其是當他在已成廢墟的房間裡面發現莉莉的屍體,緊抱著她情緒崩潰得痛哭失聲的這一橋段,讓賽佛勒斯的粉絲暴增了許多,也使得我想起國外的粉絲曾經畫過這樣類似的作品。
石內卜的記憶在他射出和莉莉相同的母鹿護法,向鄧不利多證明即使在莉莉去世多年後,自己依然深愛著她:「 Always 」,並且以這種方式不著痕跡地引導哈利找到深藏在河床底下的葛來分多寶劍的回顧,以及石內卜問鄧不利多:「 所以那個男孩非死不可? 」鄧不利多回答:「 是的 …… 而且必須由佛地魔親自動手 」的對話中結束。導演還藉此把第一集到第六集的片斷巧妙的串聯起來,更使得跟著系列電影一路走來、成長的觀眾動容。
這一整段戲的氣氛營造得很成功( 我真的有被感動到 ),除了演員們的演技、後段重點拿捏得宜之外,背景配樂也是功不可沒。〈 王子的故事 〉應該是全片的主要賣點,所以在上映前不論是預告片裡還是公開的劇照中,都沒有透露多少細節。
〈 接骨木魔仗 〉—— 不知為什麼要把尖叫屋改成船屋?
〈 王子的故事 〉—— 被公認為最感人的橋段
整體而言,這次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冷場,小說的「 重點 」大都到位:他們闖入古靈閣金庫尋找赫夫帕夫金杯,直到脫困的情節安排得乾淨俐落、小說中並沒有描寫被妖精拉環搶走的葛來分多寶劍為何後來會出現在奈威手上,片中雖然也沒有多做解釋,不過在拉環死後寶劍從他的手中消失就已暗示這把劍已經不再屬於製造它妖精族群,而是葛來分多學院。
〈 霍格華茲大戰 〉後半,在萬應室裡和消失的密室的驚險過程也改編的很精采( 他們的 KISS 似乎有點 …… 多餘 = = )、最後的決戰之前,奈威.隆巴頓的對白很有趣也有意涵( 但他從分類帽拔出寶劍的那一幕有點遜 ~ XD );其他的「 甘草人物 」也有所表現。貝拉.雷斯壯和黑魔王灰飛煙滅的特效也頗具創意,可是衛斯理家的母親茉莉和貝拉對打時的精采度,還有急欲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受到傷害的強烈母愛,則還可以再強調一點。
十九年後的橋段並沒有按照小說那樣完整的演出,可是哈利對自己的小兒子解釋名字的由來,就已顯現出他對於石內卜的看法,亦是本章節的重點所在。既然劇本把這點敘述帶到,我想這就已經足夠啦!
〈 魔仗製造師 〉—— 接續上集的鏡頭
〈 古靈閣 〉—— 原來魔法世界的設備也有很大的進步呀!
個人認為比較「 輕微 」的缺失是「 死神的聖物 」有三樣:接骨木魔仗、重生石與隱形斗篷。重生石原本隱藏在被老鄧破壞的戒指中,因為它被「 不識貨 」的佛地魔製作成分靈體,他顯然不知道這個傳說。後來老鄧把它放在金探子裡面,成為遺物贈送給哈利,電影版對此欠缺再明確一點的說明。
「 中度 」的瑕疵是關於隱形斗篷的作用,它正是哈利持有的那一件。這件神奇的斗蓬在《 混血王子的背叛 》中,只是被哈利用來偷聽跩哥的企圖與計畫之後就不知為何失去蹤影,在老鄧死亡之前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次也只有在闖入古靈閣銀行時派上用場,可是往後的大決戰時又消失了。難道隱形斗篷的重要性就只是這樣而已嗎?當然不止!隱形斗篷的存在即證明了哈利和皮福雷家族是有淵源的,同時黑魔王跟哈利也有遠親的關係。
至於阿不思.鄧不利多與他的弟弟阿波佛、妹妹亞蕊安娜之間的過往,我覺得在〈 遺失的鏡子 〉這段如果能夠經由阿波佛的口中稍微敘述一下會更好。假如這邊已經做過交代,那麼後來在〈 王十字車站 〉裡,老鄧就可以稍稍省略掉一些對於自己過往的告白與反省。可惜兩邊連個「 點到為止 」都沒有,使得這部完結篇變得不夠完整。
〈 王十字車站 〉在小說裡大致上有三個重點,第一、存在於哈利體內的「 分靈體 」已被佛地魔自己消滅,所以他並沒有被索命咒殺死。第二、鄧不利多的告白與懺悔,第三、給予哈利一些關於分靈體、死神的聖物等等最後的說明與提示。而電影這邊的第一個有出現,第二個完全無視;最後一個被過度改編,感覺「 不痛不癢 」。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裡大約只有最後兩句:「 霍格華茲總是會幫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和「 別可憐死去的人,哈利,可憐活著的人,最重要的是可憐那些活著卻沒有愛的人 」好像才是這場戲真正的重點。
老鄧的過去看似不怎麼重要,但作者似乎想要藉此告訴大家,這世上沒有絕對的「 好人 」與「 壞人 」,更沒有十全十美的「 完人 」。不但向來飽受人們誤解的賽佛勒斯.石內卜是如此,備受魔法世界尊崇的阿不思.鄧不利多也是一樣:他年少輕狂的時候也曾經熱衷於追逐名利、收集「 死神的聖物 」,甚至有著和黑魔王一樣的野心,儘管時間不長,也付出了妹妹死亡的慘重代價。
另外,當哈利戰勝佛地魔「 凱旋歸來 」時,不見大夥兒對他做出「 魁地奇冠軍 」式的迎接,只見學校餐廳周圍的氣氛就像是悠閒的下午茶時間,大家有說有笑地閒聊而沒人理睬這位大英雄( 隱形斗篷又出現了? ~ XD ),只有海格略做些表示而已,實在是太寒酸了點。同時之前經歷過一場混戰、犧牲許多人的哀傷與欣慰感也都跟著煙消雲散、船過水無痕。
最讓大家傻眼的「 重度 」爆點,是哈利居然輕易的就把這個歷來許多野心家爭奪的目標,傳說中的無敵魔仗折成兩半,還很乾脆的把它丟到萬丈深淵,而沒有先修復自己斷掉的魔仗,榮恩和妙麗也毫無驚訝或惋惜的表情 …… 怎麼會這樣???
〈 遺失的鏡子 〉—— 可惜沒講到鄧校長的故事
〈 霍格華茲大戰 〉
其他一些被書迷挑剔的細節,如果撇開早就可以背得滾瓜爛熟的原著故事,而從「 改編劇本 」的角度切入,我認為這些都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唉!我看開了 ~ ):
第一、在上集喬治的耳朵不慎被食死人傷到,但是這集他的傷口卻已經痊癒的這一點,必須要注意的是雷木斯.路平那時並沒有說他們是遭到石內卜的攻擊,所以就沒有失去耳朵的問題( 或許那位食死人的功力很差吧 )。
第二、妙麗之所以知道阿波佛的妹妹亞蕊安娜,是因為她已經看過麗塔.史譏寫的《 鄧不利多的人生與謊言 》這本書。( 在時間的限制之下,這點可以不用再多做解釋 )
第三、關於雷文克勞的駐塔幽靈海倫娜向哈利提示王冕藏匿處的段落遭到簡化也是。既然在第六集的內容中,對於湯姆.瑞斗 ( 佛地魔 )的收藏嗜好與性格等種種過去都隻字未提,那麼這集也就理所當然地會把他如何欺騙海倫娜而得到王冠、製成分靈體等細節給跳過去囉!
第四、衛斯理的家人並沒有全部到齊,他們一家九口就少了前往羅馬尼亞研究龍的查理( 他在電影版中從未出現過 ),而派西似乎有悄悄的出現,可是來龍去脈並沒有做任何的描寫。我的看法是,就整部電影的敘述架構而言,這一點已經不再重要。反正第五集裡面也沒提到派西為何會跟他的家人分道揚鑣嘛!
第五、在混戰中,弗雷、小仙女與雷木斯的犧牲過程沒有演出 …… 其實往好處想,這也算是導演、編劇或是剪輯師的仁慈啦,否則電影院內的書迷和影迷們的眼淚會噴得更多。
希望片商未來在計畫重新發行整套系列影片的時候,可以考慮把那些「 遺珠片段 」全部銜接回去。( 就是所謂的「 導演加長版 」啦! )
〈 百密一疏 〉
大致說來,這部最終回令多數人感到滿意。當然,我看到國外還是有書迷強烈質疑大衛.葉茨在執導之前,是否有先把這套小說完全看熟的批評,因為他們認為這位導演的作品有些地方並沒有抓到原作的精髓,就連我也有這樣的感覺:第五集內容跳得太快,第六集的重點大部分都遭到嚴重的擠壓或刪減。可是編劇史帝夫.克羅維斯( 除了第五集之外,其他六集的電影劇本都是由他負責 )和麥克.高登堡( 第五集的編劇 )也有責任吧?儘管如此,卻不曾聽聞 J.K 羅琳對此有什麼太大的意見。( 在正式上映前,即使有這回事也不能讓外界知悉,否則消息一出就等於「 見光死 」啦! )
不論如何到目前為止,這集在國內外的總評價是這系列電影中最高的,總算扳回一城。然而《 哈利波特 》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對他們而言這系列不管拍得好不好都別具意義,若干年後再拿出這套影片來觀賞,說不定大家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除去魔法世界神奇想像的外衣、刺激有趣的情節,這部作品想要傳達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例如親情、友情與愛情、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煩惱與問題…… 等等 ,都是我們週遭可能正在發生,或是曾經聽聞、經歷過的事情。我想,這就是《 哈利波特 》系列能夠如此受到各年齡層讀者們歡迎的緣故。假如只有看過電影系列的人們,對於這個鋪陳複雜、出場人物眾多、架構龐大的故事細節,還抱持著追根究底的興趣,那麼就去購買或是向圖書館借出整套的小說來閱讀吧!這樣一切的疑問就可以迎刃而解。
PS.美麗華影城還有小小的道具展示,現場的展品只有七種,比起香港的大型展覽,我們這裡可真是寒酸到掉眼淚。雖然如此,還是吸引了許多人前往拍照。不過現場光線昏暗,拍照時不得不開啟閃光燈。可是這麼一來燈光又會反射到擦拭得青青菜菜的玻璃上,很傷腦筋的咧!
留言列表